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

江苏省地税减负提速 为纳税人带来办税新体验

发布日期:2012-10-25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今年以来,江苏省地税系统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扎实实施一系列“为纳税人减负、为办税服务厅提速”举措。现在,走进办税服务厅,纳税人明显感觉到等待时间更短了,办理速度更快了,即使申报高峰期,办税服务厅也比以前“清静”了许多。
  据了解,随着江苏省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全面实施,部分税收基础管理事项也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完成,业务量扩大与办税服务厅人力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升办税服务水平,江苏省地税局围绕纳税人的合理需求,结合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推出了“减负提速”的系列举措。
  出“实”招 构建办税服务网络
  “标识统一、区域清晰、功能完整、服务规范”,是纳税人在昆山巴城行政服务中心的地税办税服务点办理税收业务时的直观感受。据悉,全省像巴城这样依托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的办税服务厅(点)共有近80个,其中半数实现了“全功能办税”,纳税人在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就可以办理全部地税业务。江苏地税还在街道、乡镇、社区等设立了240余个便民服务点,办理诸如申报纳税、小额发票代开等简单涉税事项,构建起以办税服务厅为主体、便民服务点为补充的办税服务网络,打造“城乡一体半小时办税圈”。江阴市祝塘镇经营冲印摄影业务的沈先生说:“从祝塘到江阴市区有二十几公里。地税的便民服务点特别方便我们乡镇个体户,让我们在镇上就能办好税,不用跑市区,真正感受到地税服务的无差别、均等化。”
  出“准”招 改进办税流程
  常去地税办税服务厅办事的徐州淮海建筑工程公司的姜会计发现,江苏地税系统的办税厅在原来全功能窗口的基础上增设了专门的咨询辅导窗口,在解答纳税人办税问题的同时,第一时间对纳税人需要提交的涉税资料进行初审,符合要求的,推送到全功能窗口办理,避免了资料问题引发的矛盾,纳税人办不办得成,多长时间能办完,全都心中有谱,相当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还发现,部分规模较大的办税厅还增设了信息采集区,一些耗时长、提交资料多、要求较复杂的涉税事项,例如税务登记、建筑业项目登记等,都在信息采集区完成,不占用其他窗口资源,使占绝大多数的前来办理简单事项的纳税人无需长时间等待,基本上实现即办即走。“通过改进办税流程,我们建立了从导税分流到分类专业化处理的流水作业程序,办税服务厅每个岗位分工合作,环环相扣,涉税事项像产品一样在流水线上推送,很快就能办结。”徐州地税局纳税服务局主要负责人如是总结。
  出“狠”招 精简表证单书
  徐宝珍是常州一家税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在她眼里,江苏地税今年来为纳税人减负力度最大的举措,是精简表证单书。“我经常代企业来申报。以前每申报一个税种就要填一张申报表,现在他们推出了综合申报表,多个税种一表申报,简化多了。”徐会计所说的综合申报表,只是江苏地税精简表证单书的一个缩影。从去年10月开始,江苏地税对所有由纳税人填报的涉税资料实行扎口管理和统一规范,要求新增表单必须经过严格评估,从源头控制涉税资料报送数量。同时对300类涉税业务需报送资料进行了精简,累计精简涉税资料1000余项;将纳税人发起的49类涉税申请类文书归并为《涉税事项申请单》,全部实现计算机填单,纳税人仅需盖章确认;对22类申报表合理归并,设计综合类申报表,纳税人只需填一类申报表即可完成所有税种的申报。“精简表证单书,不光提高了办税效率,我们事务所一年光打印都能节省不少成本,还低碳环保呢。”徐会计高兴地说。
  出“硬”招 加强内部管理
  “以前,税务干部都不愿意到大厅工作,因为事情多,压力大。现在,尽管事情越来越多,但我们在加强内部管理上做文章,管理越来越规范,团队活力越来越足,军心也越来越稳了。”镇江地税局纳税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他介绍说,江苏地税坚持“为纳税人减负,要从为基层税务干部减负做起”,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管理举措。现在的办税服务厅都设有专门的一线工作人员休息区,窗口人员每两小时轮休,排解心理压力,确保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服务纳税人。省地税局还对办税厅工作人员直接实施培训,内容涵盖沟通技巧等方面,帮助工作人员了解纳税人的需求,预防潜在的征纳矛盾。“柔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服务要求的降低,相反,我们在为工作人员减压的同时,也对服务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省地税局纳税服务处主要负责人介绍,“我们指导每个省辖市地税局编写了《办税服务厅操作手册》,分岗位明确相关操作要求,使每个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和操作要领都熟记于心,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我们还定期对全系统各办税服务厅的运转情况进行通报,抓住纳税人等候时间、办理时间、业务量等核心客观指标进行排名,推动全系统办税服务厅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