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

文化旅游,徐州沛县唱响转型发展大风歌

发布日期:2012-10-29信息来源:新华报业网字号:[ ]

  10月中旬,香港亚洲电视主要投资人王征来到沛县洽谈合作事宜;今年以来,新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导演胡玫已三次到沛县考察。
  在沛县旅游局党组书记孙守访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一份“沛县湖西影视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联合投资方正是王征和胡玫所在的公司。这个10亿元的“大单”,选址微山湖边,将建成融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影视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产业,正成为沛县转型发展、强县惠民的全新突破口。
  一组数据显示沛县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心:“刘邦文化节”已连续搞了九届;今年1到9月,沛县共梳理资源项目32个,完成投资近11亿元;在央视、高铁投放沛县旅游形象广告……
  沛县大手笔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底气十足: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列第一,今年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苏北领先。2010年,沛县进入全国百强县;2011年,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今年上半年,沛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完成36亿元,增长15.2%。
  在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率先”新征程中,沛县提出“建设国家5A级风景区,打造徐济之间最大旅游中心城市,实现文化旅游江北创先”的奋斗目标。沛县政府研究室主任吕丕江认为,沛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老百姓获益,投资商获利,也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为了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无序开发,近两年,沛县围绕全面提升和彰显“龙城水乡”地方特色,花巨资高起点编制《沛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重点做足微山湖的水文章、大打刘邦汉文化牌。
  今年5月份才完成一期工程的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十一”黄金周免费向游人开放,每天迎来3万多人。轻摇小舟逐水而行,烟波湖面,芦苇荡里,不经意间与麻鸭邂逅,留下人与自然的童真妙趣。讲解员王婷告诉记者,景区配套的20多艘大小船只,国庆期间基本“连轴转”,船票加上餐饮收益约50万元左右。按照规划,投资15亿元的该景区5到8年全部建成后,将集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徐州的后花园、“生态沛县”的聚宝盆。
  沛县副县长吴伟介绍,沛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近年来突出构建绿网、打通水脉、彰显文化底蕴,城区每年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5%,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沿微山湖旅游便捷通道、千岛湿地旅游专用通道即将动工,未来徐州到沛县只需40分钟……
  带动效应正在显现。目前,沛县有3个核心镇和4个辐射镇初步安排了文化旅游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5亿元。
  距离千岛湿地仅百米之遥的沛县大屯镇安庄村,原有的小窑厂已被拆除,30多户村民的旧房正在拆迁,准备建成“渔家乐”。“思路要转一转了”,村支部书记吕志亮说,同样是“靠湖吃湖”,过去是向资源索取,如今有了政府的统一开发和管理,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农民的致富渠道多了,尝到了“无烟工业”的甜头,不少人跑到景区应聘环卫和安保岗位,每个月有千余元收入。今年冬天杞柳收获后,专门为景区“量身打造”的盛放湖区特产的编织篮就能上市了,“卖给游客,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作为“刘邦故里,大汉之源”,沛县还以汉文化为切入点,把文化资源变身为文化旅游精品和民生工程。
  除了影视基地项目,沛县近年来投资30亿元,着力打造汉城景区、汉之源景区、大风歌广场、沛公园这条“汉文化轴线”,深度展示汉文化精髓。同时,对汉城公园、泗水亭公园等大批景点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百姓健身、休闲的好去处。目前,沛县已建成汉城景区这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沛公园、汉之源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沛县汉城一日游”、“刘邦故里二日游”、“汉皇遗迹游”等产品叫响了文化旅游新品牌。走在沛县新城,记者发现,南北向道路全部以“汉”字打头,东西向道路则命名于汉代名人。汉源路、张良路、萧何路、韩信路等,打上了汉文化的深深烙印。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更要耐住性子,经得住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造福一方。”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说,预计到“十二五”末,沛县文化旅游产业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刘刚 王岩 王卓 张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