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工作条例》的颁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党内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监督的一项重大举措。借鉴巡视工作制度的做法和先进地区的经验,2008年底,我市在镇江率先进行纪检监察资源重组,在对人、财、物相对集中的22个部门实行重点派驻的同时,成立归口派驻工作室,对未设立纪检监察组织的74个市级机关单位统一实行归口派驻。几年来,归口派驻工作以党风廉政巡察为基本手段和工作方式,通过巡察不仅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促进了相关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增强了被巡察单位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归口派驻与重点派驻的相互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纪检监察监督体系,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覆盖。
"归口巡察"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归口巡察"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几年来,市纪委在"归口巡察"中,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党风廉政巡察加强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归口派驻单位坚决贯彻中央及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对不符合中央、省、市精神和要求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切实保证归口派驻单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市的政令畅通。
"归口巡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归口派驻单位面广量大,虽然单位较小、人员较少,但由于长期监督乏力,近年来发案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被大家公认为"清水衙门"的体育局、安监局等归口派驻单位接连出现集体腐败案件,社会影响恶劣,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为切实改变归口派驻单位普遍存在"上级监督不到、下级不敢监督、群众难以监督"的现象,我们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巡察,采取听取被巡察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专题汇报、问卷调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受理信访举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归口派驻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指导帮助他们建章立制,弥补不足,全面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仅去年以来,就在巡察过程中帮助被巡察单位建立健全56项廉政制度,有效推进了归口派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
"归口巡察"是强化干部监督的有效载体。强化监督、预防腐败是保护干部的有效办法,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职能。以往,对归口派驻单位的用权行为,我们主要通过查信访等方式实行事后监督,不能从源头上进行监督。通过"归口巡察",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不仅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被巡察对象尤其是一把手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权力结构、运行程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不同的被巡察单位存在的普遍性、共同性问题,提出从根本上减少体制障碍、堵塞机制漏洞的建议,督促被巡察单位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从而提高权力运行监督约束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通过巡察及时将监督情况向市委及有关领导汇报,使市委全面掌握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政治素养、能力素质、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群众评价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也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归口巡察"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被巡察单位改进工作,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是"归口巡察"的根本目的。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我们充分发挥巡察工作了解归口派驻单位"直通车"的优势,综合运用信访巡察、专题巡察、跟踪巡察等形式,对巡察中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向群众反馈。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对事实不符的及时澄清真相,既坚决预防和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又为干部干事创业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3年多来,先后对21家单位进行了巡察,提出整改意见65条,向市委呈报送阅件5份,帮助完善制度430项。实践充分证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归口巡察"是符合丹阳实际、行之有效和受到基层群众拥护的创新之举。(文/丹阳市纪委书记 谢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