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村居廉线”网站,点击进入武进邹区镇龙潭村“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跃入眼帘的便是全村的“家底”:土地、投资、股权等集体“三资”信息,包括村资产租赁收入、各项事业投入、非生产性开支、涉农补贴开支等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详细情况,村民无论在哪里,只要上互联网就能全面掌握村委有多少“家底”。
早在2010年6月,常州市纪委监察局就在邹区镇开展试点,在该镇龙潭村建立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首先对各村的土地、投资、股权等集体“三资”进行清查、核对、登记,建立“三资” 管理台账,将村级财务收支原始凭证、资产资源实物图片、权证等原始资料全部扫描输入电脑,建立“三资”档案数据库。严格审批流程,所有“三资”处置行为,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村委向镇提出申请,再由镇审核同章后方可实施,实时监控“三资”变动和流向。设立预警中心,严格实施“黄、橙、红”三色预警,设置预警临界值,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实施分级预警提醒;对合同到期暂未收效实施黄色预譬,提醒村书记、主任、主办会计及时处理;对费用支出异常实施橙色预警,提醒镇分管领导督促处理;对重大债权债务实施红色预警,提交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处理 ;一定时间内预警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镇纪委发出督办建议书督促办理,确保预警风险及时消除。组织监察、财政、经管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组财务和“三资”信息平台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分析总结检查结果,对违反财经纪律和故意隐瞒资产不登记等违规违纪行为,给予严肃处理。
目前,邹区镇各行政村已经全面推开“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全镇“三资”管理科学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共核减非生产性开支259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