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校园一片净土,斩断伸向校园的黑手。12月24日,记者从重庆市检察院获悉,5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共查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50件181人,43名处级以上干部落马,涉案总金额达3100万元。
八成大要案集中在区县中小学 仅今年就发生职务犯罪案件19件
据了解,这150件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案件27件,贿赂案件114件,挪用公款案件7件,其他案件2件。
统计分析发现,近5年来我市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重灾区”集中在中小学校。其中,区县中小学又是“重中之重”,仅今年就发生职务犯罪案件19件22人,占教育系统发案总数的56%以上。
与此同时,教育系统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大案就有120件,大案占全部案件的80%。而查处的处级以上干部43人,占全部涉案人员的24%。
三类人成作案主体 多涉及校领导、中干、财务人员
从统计数据上看,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嫌疑人主要集中在掌握经济实权的学校领导、中层行政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等三类人。
这其中,具有校领导、中层干部等身份的职务犯罪人数,占到了总犯罪人数的80%以上。
令人扼腕的是,这三类涉案人员都是在学校内任职时间较长,具有相当工作经验,且多为工作业绩比较突出的骨干。
在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中,除少数是利用职权私分公款进行贪污犯罪外,绝大多数都是贿赂案件。据透露,在查办的150件案件中,受贿案件达114件,占到了全部案件的76%。
此外,这些受贿案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吃“回扣”、收“好处费”的方式受贿。其高发领域主要为在学校工程建设招标、工程施工建设、教学设备采购、教材发行等过程中收受他人的贿赂。
查处一人牵出一串 校园腐败呈现窝案特征
据市检察院分析,重庆近5年查处的校园职务犯罪呈现群体性特征,往往因为“利益均沾”,一人被查,牵出一串。
据统计,在查办的校园腐败案件中,涉及窝串案的占立案总人数的50%以上。一人涉及多个环节犯罪,占立案人数的50%以上,窝案特征明显。
据介绍,校园贿赂行为极其错综复杂,一人行贿多人,多人行贿一人,且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这种“多头行贿”一旦案发,行贿人往往全盘招供,几家单位负责人或某一单位的多名人员常常被“一锅端”。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有的学校领导贪污时,学校其他部门主任、会计也要“利益均沾”。还有的则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相互串通,共同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