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常熟市运用数字电视媒体打造公开便民“家庭模式”

发布日期:2013-10-30信息来源:常熟市纪委字号:[ ]

  去年以来,常熟市立足农村基层实际,探索运用数字电视媒体打造家庭式公开平台,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信息、参与监督,实现基层民主公开的个性化、家庭化和常态化。
  一、突出便捷性,构建公开新平台
  充分发挥数字电视网络发达、贴近百姓的特点和优势,将信息公开平台搭建到百姓家中,推动百姓了解信息从“无需出村”向“无需出户”转变。一是抓住网络升级这一契机。启动“高清互动电视进万家”活动,对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已有数字电视数据专线500多条,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达34.5万户。以此为机,积极构建数字电视公开平台,将党务政务村务信息推送到百姓家中。二是抓住平台开发这一核心。为推进公开与互动,重点打造两大技术支撑平台: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各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建立信息主页,发布党务、政务、村务等信息;自主参与平台,百姓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水电、通信、购物等费用的查询和支付等自主服务,并参与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活动。三是抓住规范管理这一关键。建立市、镇、村分级负责机制,确保平台正常运转。市级层面,建立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广电总台等8家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统筹负责平台的开发、完善与推广。镇级层面,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站,负责平台的日常维护和镇级信息的定期更新。村级层面,建立专职信息员队伍,负责村级信息的实时收集与上传。
  二、突出参与性,拓展公开新视角
  以群众参与为导向,依托数字电视公开平台进一步畅通政府与群众互动渠道,百姓只要打开电视机、手按遥控器,就能实现在公开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一是定向公开。利用数字电视网络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特点,各单位可以建立专属的信息主页,通过设置权限,控制信息发布的区域,为特定的目标人群提供定向化的信息服务。同时,群众也可定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实现服务个性化、定向化。二是专题公开。对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设立专题栏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公开。如,在开展村级“勤廉指数”测评中,将测评的方案、实施流程、测评结果、结果运用以及整改落实情况全部在数字电视上公开。同时,通过开设村级“勤廉指数”网络问卷调查、在线测评等栏目,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三是直播公开。对村级一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向村民公开,使不是村民代表的普通百姓也能通过远程网络视屏,在家里就可以收听收看现场实况。如,去年年底,该市古里镇康博村召开年终总结会,村“两委”班子成员首次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向村民公开述职述廉,深受群众欢迎。
  三、突出实效性,提升公开新功能
  利用数字电视网络容量大的优势,设置“政务信息、便民服务、文化教育、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栏目,群众可以一站式获取海量信息,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一是村务信息实时发布。将村情概况、组织结构、村务活动、财务公开、公示公告等7大类85项内容,实时发布至本村村民家中。在群众最为关心的财务公开栏目下设立7个子栏目,将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三资”租赁、经营和处置情况等按月进行发布,做到合同全公开、票据全公开、资金使用流向全公开。二是民生政策动态查询。将劳动就业、社会救助、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农补贴等15类80项民生政策全部进行公开,方便群众查询。如,针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农宅置换商品房问题,将房屋征收的程序和操作方式、评估机构和评估结果、签约和补偿情况、房源安置以及选房情况等信息全部“晒”在电视上,让群众一目了然。三是便民事项自主办理。依托平台,群众可在家中完成水电费、燃气费、通讯费的查询与缴费,社保、医保、公积金的查询。同时,还可获取气象预报、菜场物价、用工招聘、交通出行等便民服务信息,接受预约门诊挂号、家政清洁、社区远程监控等便民服务,涵盖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构建起“全方位”便民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