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立祖庙,敬明尊亲,大矣孝熙,四极爰臻”。这是孝惠帝刘盈的《安世歌》。仅四句十六字,写出了建立高祖庙的原因,是为了敬明尊亲,倡导孝治天下。此歌虽没有其父刘邦酒酣歌大风的豪放、大气,却也有大风歌缺少的平和之美。孝惠帝刘盈,公元前213年—前188年,在位7年。性格仁儒柔弱。父刘邦,母吕雉。西汉第二位皇帝。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卦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过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做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即黄老无为之治。减轻赋税,以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惠帝柔弱的性格和《安世歌》吟咏的孝治天下,使他在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放纵声色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葬在安陵。惠帝本来应该和后来的文帝和景帝一样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但因为母亲吕后,他还是过早地去世了。
刘盈的悲剧固然有其个人原因,但以孝治天下却是汉朝的立国之本。两汉时代,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表明了朝廷的政治追求和对“孝”的尊崇。提倡孝道,褒奖孝悌,是汉以孝治天下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据《汉书》与《后汉书》帝王纪中记载,自西汉惠帝至东汉顺帝,全国性对孝悌褒奖、赐爵达32次,地方性的褒奖则更多。皇帝幸巡各地,常有褒奖孝悌的事。有时一地出现祥瑞,则认为是弘扬孝道所致,也要褒奖孝悌。对于著名的孝子,皇帝更加重视,把其作为弘扬孝道的榜样,精心扶植。
为了倡导以孝治天下,孝惠帝五年(前190年),惠帝令改沛宫为高祖原庙,为天下原庙之首,并亲临故里,拜祭高祖。前殿有高祖庙,后有寝宫,春秋享祭。历经两千多年,屡圮屡修,直至清末咸丰年间被黄水冲没。据史料记载,历代王朝对沛县汉高祖庙极为尊崇,并进行祭祀或修建。东汉光五帝刘秀,北魏孝文帝(459)年,都曾到此祭祀。
1996年沛县县委、县政府重修高祖原庙。现庙门额为当代大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大殿塑高祖刘邦镏金巨象,两侧有两汉24帝画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汉高祖原庙铭”碑。如今,高祖原庙作为汉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海内外刘氏寻根祭祖地方,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至此观光。(刘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