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遵(?-33年),字弟孙,东汉初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人,屡官至征虏将军,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后汉书》卷二十有传。这里介绍的是他的为人及其政绩。
在西汉亡后王莽执政(8~25年)的后期,豪强并起,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汉室宗族刘秀为重建汉王朝,以河南南阳为根据地,招兵买马以发展自己势力。当刘秀挫败王寻统领的王莽军还过颍阳时,县吏祭遵带着一批随从投奔刘秀。刘秀见他仪表非凡,委任为门下史。更始元年(23年),刘秀以刘玄政权的大司马身份出征河北,祭遵亦升为督察军纪的军市令。有一次,大司马府中的一位年轻人违犯军纪,依法当斩。于是,祭遵不以自己官职卑微,也不顾这位年轻人乃是刘秀的眷属,依法将他处决了,刘秀听罢大怒,将祭遵逮捕下狱。主簿陈副认为祭遵做得对,便要刘秀赦免他。陈副说:“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陈副这一席话,使刘秀恍然大悟,他原宥了祭遵,并提升官职,号为“刺奸将军”。意为专门除暴去恶的将军。刘秀对众将说:“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换句话说,像祭遵这样的一个严于执法的人,连我的亲属都处死刑了,当然不会对你们讲私情的,你们可得多多防备呀!不久,祭遵右迁为偏将军,并以平河北的战功,封列侯。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擢升祭遵为征虏将军,封颍阳侯。此后7年中,他奉令与朱祜、王常、耿弇、马武等人配合作战,入箕关,屯长安,北平渔阳,西拒陇蜀,大小数十战,屡建大功。后来在进攻陇西地区隗纯等人的割据势力时,以身殉职。
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每当因战功得到朝廷赏赐时,他“辄尽与士卒”,而自己却“家无私财,身衣韦绔”,甚至连夫人也是勤俭节约,“裳不加缘”。他认为,一个人应该经常约束自己,严加要求,一心一意做公家的事。直至他垂危之际,仍然遗诫“牛车载丧,薄葬洛阳”。正由于他治军有方,治家有法,使得他“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当世”,因此,当光武帝刘秀得知他死于任上时,除追谥他为成侯以外,又亲临他的墓地祭奠。刘秀对于祭遵的为人十分钦佩,他经常叹息着对群臣说:“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祭遵虽然过早地死了,但“刺奸将军”的绰号却常驻人间。而“克己奉公”这句典故成语,也是起自祭遵的为人而传扬后世的。 (戴苏林 赵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