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天,全国普遍用电紧张,但是昆山没有一家企业因缺电而停产。昆山的成功做法是:昆山市发改委、经信委和供电公司等部门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一方面通过自身挖潜,发掘企业的应急保障功能,形成了电力保障的“昆山经验”。这一举措获得该市2011年度效能创新奖。
1月30日,在昆山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会议上,包括该举措在内,共有32个部门和单位的29项工作获得效能建设创新奖。 昆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曹萍说,昆山从2003年开始实施机关效能评估,10年创新实践,使“想在先、干在前、不满足、不停步”的要求融进了每一个机关单位的日常工作和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中,人的创新动力不断激发,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从而成就了“昆山服务”这一响亮品牌。
机关效能建设怎样跟上经济发展步伐——
“逼”出新思维,释放生产力
一个县级市的规模,但相当于西部一个省的发展体量。于是,在昆山,人少事多成为一种常态,即使是很多垂直部门,人手也是系统中最少的,比如海关、检验检疫局等。 难题如何破解?唯有效能创新。正如昆山效能办负责人所言:“一切都是逼出来的。”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昆山分中心,一个只有21人的小单位。21人,面对数十万昆山人的住房保障需求,只有优化服务,才能满足需求。该中心立足于服务转型升级,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逼”出来,全力打造“公积金惠万家”品牌,有效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服务功能。
近年来,在昆山效能办每年组织的效能创新奖的引导下,机关创新蔚然成风。在审批部门,不断缩短审批流程;在通关部门,不断加快物流通行速度;在一些非一线经济部门,则着力在经济发展、服务民生中找到切入点,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部门更是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拓宽了创新的渠道和范围。昆山海关关员人数不到全省关区的1/25,报关单量却占全省关区的将近1/3,通过“5+2”、“白加黑”的工作创新和分类通关流程再造,昆山2000多家守法诚信企业,85%的出口报关单享受到低风险快速放行便利,通关时间缩短近1/3。
通过效能创新,一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得到了破解。昆山作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首先遇到了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两难”困局。昆山市国土局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的“8+8”节地新模式,为可持续发展增添了科学内涵。2011年,这一模式不仅顺利保障了该市160项重大工程落地,而且昆山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获得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市“五连冠”,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昆山内资投资强度每亩达474万元人民币,外资每亩达74.3万美元,继续领先周边地区。
在评选效能创新奖的同时,昆山效能办每年通报落后部门,各种捆绑前进的约束得以解除,调动了全社会生产力的积极释放。2011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超24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超6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200亿元,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之首。
效能建设怎样驱动经济车轮越转越快——
创新“集成器”,成就“高速路”
企业申办领取营业执照需要多少时间?昆山人告诉你:一周。
企业申办领取施工许可证需要多少时间?昆山人说:一个月。
企业竣工验收需要多少时间?昆山人的做法是,验收部门联合行动,一周内完成,拒绝“马拉松”……
“这些高效的工作,并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高效集成系统,各部门的创新联动,再融入现代科技,于是形成了一条‘昆山服务’的高速路。”曹萍说。
昆山行政服务中心就是这个集成器的核心部件。昆山全市有审批权项的部门,相关权项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科,所有行政服务科全部集中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去年,昆山实行第九次大规模审批提速,32个部门162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共压缩490个工作日,实现再提速14.4%,做到了应进项目100%进驻、可授权项目100%授权。为了让“限时办结制”得到严格实施,昆山市纪委在行政服务中心开通了实时监督和客户评估系统。自2003年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昆山先后开展了9次大规模审批提速,审批承诺时限的压缩比例为82%,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即办件比例由最初的15%提升到70%。同时,在全省率先实施网上审批,网上审批率超过45%。
在刚刚评选出的2011年度昆山效能建设创新奖中,就有很多部门自发联动创新的实例。其中昆山纪委(监察局)与住建局共同创新监管,实现了网上招投标与网上电子监察的无缝对接。从去年6月1日起,昆山全面实行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使整个招投标过程在网上留痕、可溯可查,在此基础上,同步开发建设网上招投标电子监察系统,对招投标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察,实现招投标监管模式的创新,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模式不仅从技术上破解了“串标围标”难题,而且提高了评标的公正性和工作效率。项目招投标的时间由原先的31天缩短为22天,提速29%;当年实施网上招投标的92个项目,工程造价节约2.06亿元,节约比例较之前提高了2~3个百分点。该项创新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度年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昆山市效能办负责人认为,随着部门联动创新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融入,昆山服务效率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怎样的效率效能——
内涵不断丰富,服务没有止境
2012年是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之年。围绕决胜现代化目标,昆山提出了高点定位、高效集成、高质服务“三高联动”,着力推进理念、制度和措施“三大创新”,以系统性设计推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再上一个新水平。
事实上,昆山人早就意识到,在苏南发达地区,同类城市的资源禀赋基本相同,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唯有提升服务软实力,把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抓,让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因此,多年来昆山各个机关单位始终秉持“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的理念。“昆山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都融进了更新的内涵,从而与时俱进,血肉丰满。
“昆山服务”创新首先体现在理念上。从1998年提出对外商不说“不”后,昆山几乎每年都针对发展实际提出一个服务理念。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昆山提出要“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先”;2009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昆山又提出了“三个竭尽”的要求,竭尽心智、竭尽所能、竭尽全力抓落实;2010年,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昆山确立了“解放思想、简政放权、提速增效”这一效能建设主题;2011年,面对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样本的新形势新任务,昆山提出“创先争优、服务提质、品牌升级”,推动效能建设升级;今年,昆山决胜现代化,“三高联动”将助推昆山始终在高平台上平稳运行。
昆山市效能办负责人说,这些理念,给机关效能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制度上,昆山先后出台了20多项效能建设工作制度,对首受(问)负责制、重要岗位AB角制、限时办结制、首查整改制、收费就低制等一系列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昆山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机关效能评估制度,通过制定量化指标,严格评分,使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有了一个可以统一衡量的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创新举措俯拾皆是,大到政府层面上“解决问题月”、“诚信服务月”,小到“马上办”、“5+2”、“白加黑”……仅就民生关怀上,就有直通每个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市民24小时可以投诉的“民声110”、选民可以随时提意见的“人大代表工作室”……
与时俱进的“昆山服务”,给这座城市带来了颇多声誉。继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之后,去年,在台湾电电公会大陆地区投资环境评估中,昆山连续第三年排名“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第一;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上,连续第三年位列第一,并荣获中国经济转型特别贡献奖、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2011年中国县级市最具创新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称号。(姚喜新 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