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即杨坚,隋朝的建立者,公元581—604年在位,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开皇之治”,他在位时注意吸取前朝因朝廷官吏腐败、人民生活痛苦而致灭亡的教训,大力推行廉政,《隋书·高祖纪》说他统治时期“躬节俭,平徭役,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其一些廉政思想和做法对后世影响颇深,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豪华。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性格。他当皇帝时,日常饮食很少吃肉,只要不举行宴会,最多只有一个肉菜,他的穿戴一般不用金玉饰品,穿的衣服多是布帛所制,很少有绫罗绸缎;同时规定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衣服只要能穿就不换新的;教育太子要节俭,时常告诫他“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持久”之道理;他还要求官员不要讲排场、摆阔气,要求官员出行要轻车简从,生活要朴素,一切从简。对于自己死后的葬礼,隋文帝杨坚也在遗诏中说“务从节俭,不得劳人。”
二是减轻税赋徭役,设置民间义仓。杨坚当皇帝后为了发展生产力、维护社会安定,要求对国家“赋役,务从轻简”,在特殊情况下赋徭还可免除。如公元589年他就诏令:“故陈之境内,给复十年,余州免其年租赋。”为了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负担,杨坚下令缩短农民服兵役和徭役的年龄,从原来18岁成丁改为21岁,将以前丁男每年服役30天减少为20天,上交国家的调绢也由每年四丈减少为两丈。公元585年,隋文帝杨坚接受了长孙平的建议,建立丰年积粮,凶年用粮,由群众自理的义仓制,具体办法是:“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里巷,以备凶年。”
三是严肃奖赏惩罚,奖勤廉惩贪恶。隋文帝杨坚认为,执政者只有赏罚分明,才能够治国安邦。他很注意对勤政廉洁的官员进行奖励,岐州刺史梁彦光勤政为民,隋文帝奖励他小米五百石和御伞一把对他进行鼓励,并下诏令全国官吏要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齐州别驾赵轨为官清廉,百姓称赞他“公清若水”,杨坚就把他招入朝中,并一直官升至寿州总管长史。隋文帝杨坚对贪污受贿者,不论官职高低和受贿多少,一律处以死刑,绝不姑息。仅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就有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隰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等人因贪污受贿被处以死刑。在惩处官吏时,隋文帝对于亲戚朋友也不徇私,刘昶是隋文帝的好友,刘昶的儿子刘居士不守法度,“殴击路人,多所侵夺”,被斩首。
四是改革行政机构,科举选拔人才。在中央,隋文帝杨坚确定了朝廷官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内史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查、尚书省---负责政令在全国的实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统一对皇帝负责。六部指尚书省下设吏、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后改为民)、工六部,分管有关事务,三省分权,互相制约。在地方,本着“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取消了郡一级机构,合并了不少州县。同时,废除九品中正制,任用官员不限门第,设立州县学,创立科举制,唯才是举,通过考试选贤任能。(张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