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陵山沭水颂清风

发布日期:2013-09-29信息来源:新沂市纪委字号:[ ]

  王子鲁(1904-1978),又名王荣曾,出生于江苏省新沂棋盘镇泉子村一个贫苦家庭,少时曾读私塾,他思维敏捷,爱打抱不平,1921年因兵荒马乱辍学务农,1927年先后在新沂的高流、唐店等地教会学校任教,1932年到堰头达义小学任教,期间经同校进步教师、共产党员顾惠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王子鲁同胡振球、汪溢之等进步青年积极组建宿北地方政权和抗日武装,寻求抗日救国之道。1939年3月,王子鲁等人在泉子、墨芬一带成立南进支队第二梯队第一营(又名抗日青年自卫大队),王子鲁任教导员,1941年2月,王子鲁亲自组建宿北马陵大队,任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为打开苏北抗战局面,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奉命自山东南下,王子鲁北上山东瓦房店,亲自为部队作向导,一举攻克敌军龙泉沟据点,威震敌胆。解放战争时期,王子鲁率部转战苏北一带,开展革命斗争,历任中共宿北县委副书记、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独立团团长,苏北行署卫生局长等职;建国后,王子鲁倾心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曾任国家卫生部监察室专员,河南平顶山矿务局副局长,中共平顶山特委常委、监委书记,山东兖州煤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党委常委等职。1978年3月5日病逝。
  王子鲁数十年如一日,忠诚党的事业,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党的群众路线,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头,实事求是,不图虚荣和享受,对享乐和奢靡之风更是深恶痛绝。
  1949年8月,王子鲁调任苏北行署卫生局局长,当时的苏北行署设在江苏省泰州。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王子鲁不坐车,在离泰州还有75公里路程的地方下船后,硬是背着背包和武器步行前往报到,在苏北行署卫生局工作期间,他经常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教育卫生局干部职工,要大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2年,他领导行署卫生系统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后来,苏北、苏南两个行署合并成立江苏省,王子鲁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任监察专员,在北京工作期间,他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有一次,江苏省民政厅的老战友去北京开会,顺道去看望王子鲁,到屋里往床上一看,吃惊的问道:“这不是你打游击时的被子吗?”王子鲁回答道:“被里子已经换了,被面还能用,现在离共产主义还差的远,我们离共产党员的标准也还差的很远......”
  1957年2月,王子鲁从卫生部调到煤炭部,分配到河南平顶山矿区,任煤矿基本建设局任副局长,分工抓煤矿基建工作。二月初的北方还是天寒地冻,春节刚过,王子鲁便动身南下,从北京坐车到许昌,又坐了两天的马车来到平顶山。得知要从北京派来一个老革命做副局长,煤矿基本建设局的同志们都很高兴,下属各单位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局长的到来。可是几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看到王子鲁的影子,大家很诧异也很失望,议论纷纷:“平顶山是个苦地方,人家是不是不来了?”原来王子鲁没有到办公室报到,而是直接去了煤矿工地上看望工人,白天和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聊天,了解工人情况,听取工人意见,一起吃食堂的大锅饭,晚上也和大家一样住在两间简陋的小房子里,由于工人们都不认识王子鲁,再加上他衣着简朴,都以为是工地上新来了一个矿工呢。多年以后,原基建局办公室的同志还深情的回忆:“他那中等而又结实的个子,花白头发,黑红的脸膛上布满了笑容。穿一身灰平布中山服,脚上是一双圆口黑布鞋,很像一个土改时期的乡村干部。这一身穿着,他一直坚持了很多年,直到他离开平顶山。”
  1958年初,平顶山煤矿的七号矿井开工建设,已经任平顶山矿务局副局长的王子鲁兼任七号井工程处长、党委书记。他吃住在矿山,每周六回家一次,来去都是步行,当时,工程处有一台战争年代的战利品—美式吉普车,但王子鲁从未让车接送过,一次小车司机见到王子鲁步行去矿上,要用车送他,王子鲁说什么也不愿意上车:“车是公事才用的,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能接受你的做法。”最终谢绝了司机的好意。每次开饭时,王子鲁都和工人们一样排队打饭,从来不搞特殊化,吃饭经常是两个馒头外加一头大蒜。“我们党的干部就是人民大众的牛啊,”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一次王子鲁在七矿采煤四队蹲点,他当时身体不舒服,但仍和往常一样忙碌在工地上。炊事员看他脸色苍白、身体很虚弱,就在做面条时悄悄的打了两个荷包蛋放在碗底,王子鲁发现后,找到炊事员补交了菜票,并说:“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谢谢你们,但是事情不应该这样做,食堂是大家的,这样做是侵占大家的利益。工人不容易,大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最好。”炊事员被说的心里热乎乎的,非常的钦佩,并主动作了检讨。这件事情传开后,职工们纷纷议论:“老局长能理解工人的疾苦,知道工人不容易,真是好样的。”
  1965年6月,家中老母亲去世,当时王子鲁正带领工作队在平顶山小营村搞社教,电报从新沂发到平顶山,王子鲁悲痛万分,但他以公事为重,经反复考虑,最终决定委托新沂棋盘老家的几位老战友帮忙料理后事,他在回复的电报上写道:“移风易俗,不送殡,不收礼,不放礼簿桌子,不允许家中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收取亲邻一分钱、一块布、一张火纸。棋盘还是个穷地方,不能一家有事叫大家都不安。”直到1978年王子鲁去世,他的家还在棋盘农村,还是建国初期建的那几间草房。
  1973年,已经70多岁的王子鲁从平顶山调到山东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任副总指挥。第二年,家中孙子从部队转业,来到山东找爷爷想安排点工作,当时一些好心人也从旁相劝:“你也70多岁了,跟前多一个亲人多一份照顾,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王子鲁考虑再三,认为兖州属于山东,而自己的孙子是江苏人,这样做违反了政策,会侵占山东省的安置名额,最终还是拒绝了。
  王子鲁是土生土长的新沂人,他在沂沭大地坚持革命斗争近二十年,出生入死,为宿北地区建党、建政、建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正直无私,两袖清风,一贯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党和人民工作,至今,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还被新沂人民广为传颂。(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