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从吕蒙正拒绝“雅贿”说开去

发布日期:2014-11-07信息来源:睢宁县纪委字号:[ ]

  吕蒙正(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他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任宰相,封莱国公。吕蒙正出身贫寒,但他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多次拒绝别人的“雅贿”。
  吕蒙正为宰相时,朝中有一位官员想巴结他,以便取得信任。这位官员打探得知吕蒙正爱收藏古镜,便买了一面青铜古镜,据说能照见方圆二百里的东西,想亲自送给他,又担心碰一鼻子灰,于是找到吕弟吕蒙休,表示自己人微福薄,不配享用此宝镜,而满朝文武百官中,只有吕丞相才配拥有此镜,希望他代为奉送。吕蒙休拗不过面子,带着镜子来到兄长府上,借口要哥哥鉴定古镜。吕蒙正把玩了半天,爱不释手。弟弟看到时机成熟,表示哥哥何不留下照脸。吕蒙正一听,什么都明白了,和弟弟打哈哈,笑着说:“你看我这张脸也就碟子大小,哪里要用能照方圆二百里的镜子呀!”
  一次,又有一个朝官手持一方宝砚来讨好吕蒙正,他了解吕蒙正的为人,知道他不会白要别人的东西,于是耍了个小心眼儿,说要卖给吕蒙正。那人竭力推销:“此砚非同一般,一呵气即润,不须注水,湿润后即可磨墨作书。”顿了一下,又说:“如果您老要买,只需10文钱。”吕蒙正一听,全明白了,“一呵即润”的古砚,无疑是砚中之宝,但如此珍贵的名砚不可能多到登门出售的地步,更不可能只要10文钱,分明是送给自己,然后“送鸡谋牛”,希望借助自己手里的权力而得到更大的回报。于是,他和持砚者打哈哈:“此方宝砚即使一天能呵出一担水来,也不过只值10文钱。我还是不要了。”
  这两则拒绝“雅贿”的小故事说出了吕蒙正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纵观中国廉政史,像吕蒙正一样拒绝“雅贿”的廉洁官吏有许多,如春秋时宋国子罕弗受玉、包公“不持一砚归”、北宋宰相王安石拒绝“文房四宝”等等,他们能够把握住自己,不受“雅好”所困,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从而流芳千古。相反,大贪官和珅面对“雅贿”来之不拒,其家中的古董珍玩、名人字画竟然比皇宫还多。据《和珅犯罪全案档》记载,和珅仅所贪贿的各类名砚就达720余方。嘉庆皇帝抄和珅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十八年的全国赋税收入,当时大街上到处流传儿歌:“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受到百姓的深恶痛绝,留下万人唾骂的罪名。
  雅贿,贿赂方式产生了新变种,自古以来,官场行贿就有“雅贿”之说。然而,随着中央反腐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群众路线的不断开展,“雅贿”的风气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如今,行贿人不再送官员真金白银、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改而送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甚至高级摄影器材等。近日,号称“摄影家”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在接受组织调查“谈话”期间退出了价值数百万元的摄影器材。无独有偶,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总额近八成为玉石;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收受字画、玉石等近200件;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家中发现大量金玉字画,堪称一个小型艺术品博物馆……这些被查处的官员大多有这样那样的“爱好”,从玉石到名瓷,从字画到古董甚至到高级照相设备,各种奇珍异宝频频出现在他们受贿的清单里。一些官员由“雅好”变“雅贿”也成了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玉石、字画、古玩代表着文化,象征着身份。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官员崇尚儒雅之风,通过收集名家大家的书画作品,赏玩古董,鉴赏玉石,不仅陶冶情操的,还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这并无可厚非。“雅贿”具有手段上的“隐蔽性”、“蒙骗性”等特点,行贿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很容易成为一些官员违法违纪的借口。一些官员甚至进行自我催眠,使自己从内心里认为“雅贿”不算受贿,进而麻痹自己的道德意识、法纪意识。还有一些官员原本确是真心同他人进行交流,但偏偏曲解其本意,利用自己的一点“雅好”,行受贿之实,给敛财披上一件艺术的外衣,使贪腐的面目涂抹某些雅趣、雅兴,而且在官员中有越演越烈之势。因此,必须明确的认识到,虽然“雅好”“雅贿”仅一字之差,但“雅贿”也是受贿,已成为贪污腐败的导火索。
  “雅贿”传递了新时期反腐的新动向,然而目前我国相关纪律条例和法律条文对“雅贿”还缺乏详细统一的规范,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加之“雅贿”的,在认定上存在取证、估值等较大难度,容易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逃避打击,躲避制裁,这些都为惩治“雅贿”现象成增加了难度。如果不能把这样的腐败彻底根除,会对我们党的形象、会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造成恶劣的影响,治理“雅贿”现象刻不容缓。
  如何防止党员干部“雅好“变”雅贿”,避免“雅腐”的侵蚀,让党员干部真正地“雅”起来呢?一方面,不但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应该进一步的规范权力的运行,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停留在口头上,官员的公权力要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要依靠法制反腐、制度反腐以及加强“雅贿”案件的查处等措施,高悬防腐之利剑,斩断腐败贪官的魔爪,将隐藏在文化背后的“雅官”揪出,将反腐进行到底。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时刻警钟长鸣,不管是真的风雅,还是附庸风雅,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都必须牢记严于律己、清正廉明才是为官之道。要以更硬的铮铮铁骨防患于未然,对雅的东西要“喜”而不“玩”,“爱”而不“溺”,决不能玩物丧志,更不能掺杂名与利的东西,特别是对别人送来的“雅物”,决不能当“风雅”之物收,而应该当“陷阱”防,切不可让“雅好”成为贪污腐败的“敲门砖”。
  古人云:“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古人尚且能对“雅贿”做到拒绝,现如今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将“雅贿”拒绝与千里之外,才能始终保持一颗廉洁奉公之心,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王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