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古代“贤内助”趣谈

发布日期:2014-02-19信息来源:睢宁县纪委字号:[ ]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妻贪夫招罪”,一位明理大度、不骄不奢、贤良恭俭、严于律己的“贤内助”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至关重要。在古代,皇家或者官吏家贵族妇女的修养与境界高低,对于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甚至是一代国君的江山稳固都有重要影响。因为她们是君王、官吏身边最亲近的人,可以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治国安邦献计献策。
  乐羊子妻。就是乐羊子的妻子,是汉代洛阳有名的贤惠女子,乐羊子妻不仅不贪图小利,而且不沉溺儿女私情耐得住寂寞。
  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就喜出望外地拿回家把它交给了妻子。乐羊子原以为妻子会羡慕他的好运气,没想到却挨了妻子一顿“批评”:“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面对不义之财,乐羊子的妻子不仅没有见财忘义,而且引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告诉乐羊子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否则,将会“污其行”。乐羊子听了觉得非常惭愧,就把金子扔到野地里去了。
  乐羊子到遥远的异乡读书,由于想家,才过了一年就跑回来了。那时候,交通极为不便,回一趟家乡是很花时间的。见到回家的丈夫,乐羊子妻就把一面快要织好的布给剪断了,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布匹生于蚕茧,织成于织布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到一寸;一寸一寸地积累才到一丈一匹。将布剪断,就不能织成布匹,白白浪费时光。既然你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持之以恒,每天有所得,以成就你的美德。你若半途而废,这与剪断布匹有什么两样呢?” 惭愧不已的乐羊子马上返身,从此七年不回家,终于学有所成,并一生清廉为后人传颂。
  包青天背后的半边天董氏。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包公清廉的一生离不开她的默默支持,“包青天”的荣誉中有董氏一半的功劳
  董氏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她与包拯成婚后,对包拯说:“大丈夫当为君上效力,家里自有我来照料双亲,我会像对亲生父母一样侍奉他们,你放心去应试吧。”于是,包拯留下贤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后来,包拯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由于父母年迈不愿远行,包拯毅然辞官回家侍奉双亲。为尽孝心而抛弃官位,包拯此举不仅没有惹恼妻子,反而赢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心甘情愿地陪伴丈夫奉养双亲。11年后,包拯的双亲都过世了,包拯才出任知县,踏上仕途。这期间,董氏无怨无悔地伴其左右。
  在包拯从政的岁月里,董氏不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包拯,在政治上也常常扶助、支持他。包拯经常当面向宋仁宗秉直谏言,一次在朝堂上,包拯因为一件事说话太激动,唾沫星子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虽然宋仁宗没有当面责怪他,但包拯退朝后想起朝堂上的事,不免闷闷不乐。善解人意的董氏了解到原因后,回后堂穿上诰命夫人的服饰,庄重地对包拯说:“你是为国家说话,就是皇上怪罪下来,我也愿和你一起受罚。只希望你今后在朝堂上继续为国家、为百姓直言面谏。”一席话,董氏深明大义、外柔内刚的性格展现无遗。
  一代贤后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是历代皇帝中少有的明君。他的皇后长孙氏,也被后人誉为“一代贤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出身于世代显赫的贵族之家。她13岁入秦王李世民府。
  贞观元年,李世民继皇位,长孙氏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位知书识礼、性格温柔的女性。她对自己的家庭、家族要求十分严格,不允许他们无功受禄,仗势欺人,尽量限制他们在朝里担任过于显要的职务。她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前,就是好朋友,后随他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玄武门之变”中,又立下首功。因此,唐太宗对他信任备至。贞观元年,要任他为宰相。当唐太宗将这一想法告诉皇后时,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以历史上外戚专权乱政的事实提醒唐太宗,又要哥哥几次出面请求唐太宗视朝时不要提出这项任命。唐太宗无法说服他们,只得同意。
  贞观十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病死。临死前,她劝唐太宗要重用忠贤,不听小人谗言,不要扩建宫殿,添设楼台亭榭。她又诚恳地叮咛唐太宗说:“我活着无益于世,死后也不可厚葬。自古圣贤,都崇尚薄殓,只有无道之君才大筑坟陵,劳费天下,让有识见的人讥笑。我只愿因山而葬,不用起坟,也不需棺椁。所需用的器物,都用瓦的,木头的。送殡尽量节俭。但愿您不忘记我也就行了。”
  为夫留芳献卓识郑淑卿。林则徐的夫人郑淑卿天资聪敏,善良贤慧,明白大体。她在林则徐多年的宦海沉浮中,鼓励他奋发进取,追随他辗转东西,常常勉励丈夫保持晚节,不负众望,促成了林则徐数十年精忠报国,尽心爱民,为政清廉、勤俭朴实,在朝野仁人志士乃至天下百姓中树起了心碑。
  林则徐在就任云贵总督时,在昆明总督署中,依照家乡样式建有一座庭园。有一年中秋之夜,在园中摆设酒席,一家人饮酒赏月,共度中秋佳节。林则徐说:“这里的风光景物,好是好啊,如果再有十盏宫灯,沿着庭园悬挂上,再有一些兰花,摆放其中,恐怕就尽善尽美了!”不料,没过几天,园中果然宫灯高悬,兰花沁溢清香。郑夫人见此情景却顿时不安起来,她连忙找到丈夫,很是忧虑地说:“这些花,这些灯,真是赏心悦目,然而花是辗转弄到了,灯也花费了不少钱,我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对那些在我们身边时刻察言观色的人不易觉察到,偶然有所偏好,就会坠入他们的圈套之中,我们应时时刻刻恭谨做事,谨慎说话,不能不以此自勉。”林则徐认为夫人一席话很有道理,立刻叫人将宫灯、兰花统统撤去。从此,林则徐在生活方面更为严谨,再也没有讲究过新颖、别致,相反,却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做起更多的好事、实事。
  淮西妇人好大脚马皇后。历史上另一位以贤德出名的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夫人。她出身卑微,原本只是一名帮佣养女,所以没有缠足,时常被势利无知小民笑话消遣,说她是“大脚皇后”、“”等等。马氏性格仁厚善良,虽然出身贫穷,但是成为皇后之后却没有骄奢淫逸,反倒是事事简朴,并且好学历史;她最喜欢那些古代贤后的故事,并学习效仿之。
  明朝刚建立时,朱元璋带着马皇后赏玩宫中的奇珍异宝,马皇后却不为心动,只是淡淡地说:“元朝正因为有这些奇珍异宝而亡国啊。” 她虽贵为国母,却依然生活简朴。平日只穿旧衣服,并且命宫女动手织布做被子,赠于年老孤寡之人。剩下有瑕疵之布,则做成衣裳,赐给众王妃及公主,“使其知悉农桑艰难”。遇有灾荒欠收,“辄卒宫人蔬食”,并开仓赈济灾民。
  对于马皇后来说,真正的宝物乃是能辅佐治国的贤士,她时常提醒朱元璋,身为建政君王,要防范骄奢安逸之心,“骄纵生于奢侈,危亡其于细微”。(王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