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强项令”董宣

发布日期:2014-03-14信息来源:沛县纪委字号:[ ]

  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室以后,采取各项拨乱反正的经济、政治措施,因此,他在位期间(25~55年),出现了“光武中兴”之世。由于刘秀本人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赏罚分明,因而当时出现了一些政绩卓著,刚直不阿,执法严明的官员。“强项令”董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据《后汉书》董宣本传记载:董宣曾在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任地方官,上任不久就处理了一起杀人案。原来,当地有一豪强公孙丹,新建一处住宅,令卜者看吉凶,卜者认为迁入新居一定要死人,于是“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这件事被董宣得知之后,立即派人把公孙丹父子逮捕,处以死刑。结果“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董宣以公孙丹曾归附王莽和勾结海盗的罪名,将30余人全部斩首。刺史以董宣杀人过多处他死刑,送入洛阳,他“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当时受刑的一共9人,前面8人均已处死,就要轮到董宣时,光武帝刘秀派人传命令,令董宣还狱,对其案件重新审理,结果董宣被降职为县令。
  董宣后来出任洛阳令。此地为国都所在,情况复杂,董宣一如既往,严明执法。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家中有一奴仆,依仗主人权势,公然白天杀人,藏匿公主家中,因此董宣无法把他逮捕归案。一天,公主出行,罪犯有恃无恐地为公主赶马车。董宣得知,立即带人在湖阳公主必经之地夏门亭等候。当公主一行人来到之后,董宣立即拦住车马,大声斥责公主不应藏匿杀人罪犯,并将罪犯抓捕,马上处以死刑。
  公主向刘秀哭诉董宣杀其奴仆,光武帝因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听后大怒,立即派人捉拿董宣,打算在公主面前用乱棍将董宣活活打死。董宣说:“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刘秀很受感动,忙叫宦官把董宣救下。为了照顾公主的脸面,令董宣到公主面前叩头赔礼,遭到董宣断然拒绝。刘秀只好令人强摁着他的脑袋,硬逼着他下跪,董宣挺起脖子,两手撑着地,就是不肯低头。“强项令(硬脖子县令)”即由此而来。公主见此情状对刘秀说:“文叔(刘秀字)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最后,刘秀把董宣释放,还让宦官招待董宣吃饭,以示慰问之意。董宣吃罢酒饭,把盘子、酒杯翻扣于桌上,宦官认为这是有意侮辱刘秀,立即把这一情况告诉刘秀,刘秀责问董宣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宣却说:“臣食不敢遗余,如奉职不敢遗力。”光武帝只好一笑了之,还赏赐他三十万钱,董宣把钱全部分赠给手下的人。自此之后,“强项令”的名声传播京师内外,豪强无赖之徒“莫不震憟”。
  董宣在担任洛阳令的五年之后病故,卒年74岁。刘秀派人吊唁,“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派去吊唁的人将情况告诉刘秀,“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戴苏林 赵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