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初为栘(yi,移)中监,后为典属国。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凡19年,终不为屈,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
天汉元年(前100年),匈奴单于且鞮侯初立,愿意与汉朝通好,说:“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并将过去扣留的汉使赵充国、郭吉等人放回。汉武帝为答谢且鞮侯单于的诚意,派栘中监(园中专管鞍马鹰犬之官)苏武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交还过去被扣留的匈奴使臣,赐以丰厚礼物。与苏武同行的,有副中郎将张胜、随员常惠等一百多人。
当苏武等人要返回汉廷时,正赶上匈奴内部发生动乱,副使张胜受到牵连后被下狱,正使苏武亦被传令受审。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罢拔出佩刀自刺,顿时血溅气绝,慌得常惠等人请来医生,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将他覆在坑上,轻轻敲着他的后背使淤血排出。等了半天,苏武才苏醒过来。匈奴单于为他的壮烈气节所感动,派人白天黑夜看护着他。
苏武的病体恢复以后,匈奴单于先派卫律来劝降,被苏武骂得悻悻而回。匈奴单于更盼望他归顺自己,将他囚禁在大窖里,断绝饮水和食物去折磨他。恰好天下大雪,苏武就吃雪吞毡以充饥渴,好几天都没有死。匈奴单于以为有神保佑他,将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上杳无人烟的地方去放牧公羊,说要等到公羊产奶时才能放归。他的随从常惠等人,则被安排在其他地方。
苏武在北海,官府的粮食常常过期不至,他就掘捉野鼠和草籽充饥,拄着汉使的节杖去牧羊。即使是休息和睡觉时,节杖也始终不离身边。年深日久,节杖上的旄牛尾毛都掉光了,就这样过了六年的艰难岁月。
一天,匈奴单于的弟弟於(wu乌)靬(jian坚)王到北海打猎。於靬王见苏武善于结打猎网和箭绳,还能矫弓正弩,高兴地给他吃穿用品。如此,又过了三年,於靬王病了,病时还赐给苏武马、家畜、毡帐和饮用器皿。可是於靬死后不久,苏武的牛羊却被匈奴族丁令部的人偷走,只好又过着贫困的日子。
却说苏武出使匈奴以前,与李陵同是皇帝的侍从。苏武出使匈奴的次年,李陵因战败投降了匈奴。开始时,李陵羞见苏武。后来,匈奴单于要李陵去北海劝说苏武,为苏武摆酒宴歌作乐。李陵说:“单于知道我过去与你有交情,诚心地要我来劝你,你是无法回汉朝去了,要是白白地在这里受罪,你的信义又有谁能知道呢?”李陵接着说:“从前令兄苏嘉做奉车都尉,因不慎折断皇辇的车辕而被判‘大不敬’之罪自杀,皇帝只赐钱二百万埋葬了事。令兄苏贤在随从皇帝出巡河东郡时,因没有追捕到犯罪的逃亡宦官也饮药酒自杀了。我来这里时,令堂大人已死,听说嫂夫人亦已改嫁,只有你的两个妹妹和你的两儿一女还在,如今又是十多年过去,生死存亡亦未可知。”李陵又说:“人的一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又何必自找苦吃呢!我刚投降时,恍恍惚惚,如痴如狂,觉得有负于汉廷,再加上老母被囚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哪里能超过我呢?如今陛下(指武帝)年事已高,法令更改无常,没有犯罪而被灭族的大臣已有好几十家,他们的安危都难于预料,你坚决不降又是为了谁呢?请子卿听我李陵的话吧,不必再说其他了。”
李陵这一席话,并没有使苏武回心转意,苏武说:“我们父子没有功劳,职务却与诸将同列,爵位也与诸侯相等,再说我们兄弟都是皇帝的侍臣,经常想着要肝脑涂地去图报国家。如今能够杀身效忠,虽然斧钺汤镬也是心甘情愿。臣子对待君主就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死而毫无怨恨,请你不要再来劝说了。”过了好几天,李陵在和苏武饮酒时又劝说道:“希望子卿一定要听我的劝告。”苏武说:“我早就该死的了。如果单于一定要我投降,那么在我喝完酒后就死在你面前吧!”李陵见苏武如此赤心至诚,禁不住长叹一声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李陵为苏武高尚的气节所感动,泪流满襟地与之告别而去。
李陵内心很惭愧,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苏武,便叫妻子将几十头牛羊送给苏武。后来,李陵又来到北海,将武帝已死的消息告诉苏武。苏武听罢,向南号啕大哭,口吐鲜血,早晚哭涕了好几个月。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始元元年,前86年)后几年,匈奴与汉和亲。汉廷要求匈奴放还苏武,匈奴却伪称苏武已死。不久,汉使又来匈奴,苏武的随从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乘夜一同去见汉使,向汉使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常惠告诉汉使,要他在面见匈奴单于时说:“汉朝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时,得到一只足上有帛书的大雁,书信中说苏武还活着,在北海上牧羊。”汉使听罢大喜,按照常惠的话去责难匈奴单于。单于吃惊地对汉使说,“苏武等确实还活着。”
始元六年(前81年)春天,苏武带着没有投降而又活下来的九个人回到了长安。人们听说苏武持节回到祖国,排列着队伍欢迎他。昭帝叫苏武用太牢之礼(牛、猪、羊各一头)去参谒武帝陵庙,升他为典属国,年俸二千石,赏钱二百万,公田二顷,住房一幢。苏武的随从常惠、徐圣、赵终根等人升为中郎将,赏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位老人各赐钱十万,免除终身徭役。常惠后来官至右将军。苏武在匈奴前后凡19年,奉命出使时还是壮年,回来时已是须发皆白了。苏武后来活到80多岁,神爵二年(前60年)死去。
苏武的高尚民族气节以及穷且益坚的壮志豪情,极受世人推崇。班固著《汉书》时,在引用孔子对志士仁人的看法后指出:苏武确实做到了“使之四方,不辱君命”。在古琴曲《苏武牧羊》和其他文艺体裁以及舞台上,也一再以不同形式去赞誉他。(戴苏林 赵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