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这首《过微山湖》是陈毅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后,在返回华中时途经微山湖写下的,盛赞了微山湖的湖山秀色和湖区军民抗日战斗的英雄精神。
那是1945年10月2日,湖西军分区十三团接到护送陈毅过微山湖的任务。团长苟先学经过慎重考虑,立即布置,将任务交给一营二连机枪排长。胡玉胜,1922年出生于沛县大屯丰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参加革命活动,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地方抗日武装湖边支队。1945年8月转入湖西军分区十三团,任一营二连机枪排长。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带领四个班四挺机枪,在安国的左窑接到了陈毅。当时是保密的,也不知道这位首长是谁。首长高高的个头,魁梧的身材,胖胖的四方脸。骑着一匹黑里发红的战马,穿一件黑呢子大衣,头戴呢子帽,脚穿一双黑色皮鞋。他前后共有六个人,一个马夫,一个炊事员,四个警卫员,都步行跟随。排长胡玉胜,营教导员王西贞和团的杨副政委,上前对首长行了一个军礼,陈毅忙把马鞭转到左手,右手摘下墨镜点点头,对他们微微一笑,随即下马,亲切地同他们握手,当他和胡玉胜握手时,问道:“你是什么干部?”胡玉胜同志忙答:“报告首长,我是机枪排排长胡玉胜。”他又说:“好一个小伙子,好好地干,革命前途是远大的。”说着胡玉胜就带领队伍护送首长出发了,陈毅翻身上马,徐徐前进,晚上八时许到达丰乐村。
胡玉胜同志是丰乐村人,对村里情况熟,便与我党秘密交通站负责人胡继鑫取得联系后,将首长安排在地主家的西屋里,住在南间。首长休息了片刻,健步走向当门八仙桌旁,与杨如意副政委相对而坐。向首长汇报情况。这时胡玉胜同志用一把紫砂茶壶送上一壶茶,杨如意副政委在灯下向首长汇报情况。胡玉胜送上一壶茶,首长风趣地问:“小胡,听说微山湖干涸了,这壶茶一定不是湖水烧的喽?”胡玉胜同志立刻回答:“首长,这不是湖水,是井水烧的。”陈毅笑笑说:“遗憾呀,这次喝不上微山湖的水喽。”不多时,炊事员送来两碗面条,一碗用土豆做的菜,杨副政委陪着陈毅共进晚餐,饭后天已很晚,陈毅一一送走护送的同志又回到八仙桌子旁,胡玉胜同志布置好岗哨,又一次次仔细巡查,夜已经很深了,首长屋里的豆油灯还在亮着,首长还在看文件,写东西。
次日早晨6点钟吃了早饭,胡玉胜把首长安全地送到湖东邵集。在回来的路上,杨如意副政委才告诉胡玉胜:“这位首长就是陈毅军长。”胡玉胜惊喜万分,他把这次护送陈毅军长作为一生最大的荣幸,永难忘怀。
胡玉胜护送陈毅军长回到原部队,转站南北。淮海战役时因腿伤致残,不得不离开部队回到家乡,解放后以及后来相当长时间内,这位敦厚朴实的汉子默默无闻地带领孩子们耕田种地,捞鱼摸虾维持生活,几十年他从没伸手向国家要过任何补助。老领导胡德高有感于胡玉胜处境,为他出具证明(因他的证件被洪水淹没)他才到沛县民政局办了个老战士定补,每月几十块钱。胡玉胜同志经常对人说:“想想过去,很多战士都牺牲了,我能活下来,有吃有穿,就很知足了,给国家要什么补助?”淳朴、憨厚、节俭——这就是一个老八路的高风亮节,一个革命者的宽阔胸怀。
一九九九年,胡玉胜——这位战士、农民结束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