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我是党员,看我的
——徐州贾汪区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发布日期:2014-05-27信息来源:徐州贾汪区纪委字号:[ ]

  眼下,贾汪美丽乡村建设、创卫行动、老小区整治等全面铺开,成燎原之势。在这股席卷整个城市田野乡村的建设热潮中,有一支队伍格外鲜亮。他们的名字叫,党员。
  从各级党政一把手到机关党员,乃至农村最基层党员,个个勇当“美丽乡村”建设和社区管理中的急先锋。亮出身份、作出承诺,出谋划策、沟通协调,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呼拉拉势如潮涌,在贾汪广袤的大地上扯出一面面猎猎迎风的旗帜。
  书记来到咱柳元
  2月17日,贾汪区召开“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活动动员大会。
  翌日,区委书记曹志,便前往他的驻村调研地——耿集办事处柳元村,报到就任“第一书记”。
  据了解,“第一书记”驻村调研、征求意见活动,是贾汪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创新举措。第一批,贾汪共有122个党政领导、党员干部,被派驻到12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在柳元村,曹志关切地询问了村基本情况、老百姓的收入生活,实地查看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随后,又来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现场,了解设计、投资和工程进度。他叮嘱施工人员,抓紧推进,早日竣工,让村民住上美丽舒适的房子,让村庄靓丽起来。
  “第一书记,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责任。”曹志这样说道。
  4月9日下午,曹志轻车简从,带着被褥,再次来到柳元村。这一次,他不仅在农户家吃了一顿家常饭,还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们促膝长谈了很久。
  52岁的柳元村党员刘玉民,在家门口遇到曹志。
  “你家里主要收入靠什么?” 一见面,曹志就和刘玉民热络起来。
  “我过去养鸡,这两年养猪,一年养200多头,能挣点钱。不过,今年行情差,一头就亏300元,正愁这事儿呢。”
  听到这儿,曹志目光一闪,说:“多养点土杂猪吧,走生态养殖、规模养殖的路子,这样的猪有市场,不愁卖。养好了,政府也可以帮着联系销售渠道。”
  一席话,说得刘玉民云开雾散。他告诉记者:“给钱给物,不如给一条信息管用。书记给咱指了条好路啊!”
  晚6时许,曹志来到困难户李伯增家中,看望他在柳元村结对帮扶了多年的特殊“亲戚”。十多年前,李伯增的儿子、儿媳相继去世,把3岁的女儿撇给了老两口,日子过得很艰难。
  当得知孙女在学校里成绩十分优异时,曹志很高兴。他鼓励老人要有信心,把孩子培养成才。曹志答应给李伯增的老伴在政府机关食堂开个窗口,用她摊菜煎饼的好手艺挣些钱。老两口听了,感激得不知说啥好。
  聊着聊着,天色渐黑,到了饭时。曹志提议,要和老两口一起吃顿“家里饭”。
  “能在咱家里吃饭,这是没把俺们当外人啊!”李伯增说。
  很快,饭就做好了。一张高低不平的木头小方桌上,摆着几碟简单的农家小菜,盐豆子、萝卜干、腌辣椒、炒小干鱼、鸡蛋炒蒜薹,还有一摞自家烙的煎饼,一锅绿豆稀饭。曹书记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开心地拉呱,说得老两口心头暖融融的。
  临走前,曹志又掏出400元钱塞给老人。“就当是我给‘家里’的伙食费和孩子上学的贴补吧。”老两口眼角湿润了,匆匆追到门外递上了一包亲手烙的小麦煎饼。
  晚上7点多,曹志来到柳元村村部。就在二楼会议室里,他召集全村干部及部分党员、村民代表40多人,商议村里的生产发展、乡村建设和百姓的生活、致富的妙招。
  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开诚布公,聊得热火朝天。曹志边听边记,不时插话和党员村民们交流。
  有村民提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柳元的9个自然村却只有4个保洁员,忙不过来,垃圾箱也少,常常堆得满满的,清理也不及时,还缺钱。
  听到这里,曹志略一沉思,说:“可以组织在家的40多个党员带头干给群众看。几十年前的红旗渠、农村扒河,不都是这样干出来的吗?”曹志接着说,“如果能把村里的党员动员好、组织好,挑着红旗建设美丽乡村,这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番话,说得大家伙儿心里豁亮豁亮的。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是深夜10点。会散了,大家却意犹未尽。走出村部小楼,吹着清凉的夜风,每个人心中都感到从未有过的轻快和舒畅。
  当晚,曹志把自带的被褥卷扛到村部,轻轻展开,就在值班室里住下了。
  据了解,美丽乡村建设中,柳元村修了3公里小水泥路,全村绿化投资20万元,种了柿树、银杏、车厘子、桃树;搞了一个健身广场,投资20多万元,目前健身器材已全部安装好;规划了两个柴草堆放点,已建好一个30亩的,另一个占地12亩也即将建设;新建2座水厕、投入20多万元;改建了卫生室,添置设备、更新硬件;新建800多米下水道,清理垃圾1600多处、600多吨;建好路灯20多处。
  区委组织部长王宇介绍,“第一书记驻村”活动开展以来,适逢区“美丽乡村”建设启动,许多“第一书记”纷纷出谋划策,协调资金,成效非常显著。
  党员牌子亮出来
  这是一块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带头学习宣传政策,带头学习党委政策,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争当致富能手,带头创建美丽乡村。”旁边还有照片、姓名、电话、入党时间。目前,贾汪区有7300多户农村党员户,主动自愿地在家门口挂起这样的“共产党员户”牌子。
  这就是贾汪区的“农村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活动。
  据介绍,许多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听说后,纷纷主动打电话回家要求挂牌。
  我是党员亮出来,我是党员我承诺。
  在紫庄镇石庄村委会院里,记者见到了张贴于公示栏里的32块党员承诺公示牌和32份党员承诺书。姓名、党龄、承诺……一目了然。
  刘夫荣,党龄已近50年,是个老党员。5年前,村里修建了水泥路,他便自发当起清洁员,每天都把门前院后的400多米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今年,农村党员户的牌子一挂到家门上,他干劲更大,发动老伴一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扫路。周围邻居也被带动,纷纷加入义务清扫队伍。
  对此,刘夫荣说得很朴实:“咱是党员,就要带个好头,做不了大贡献,也能起点小作用。”
  沿着弯弯曲曲的村中小路,记者来到唐继和家。这个72岁的老党员,正忙着指挥人把门前危树伐掉。他家的木头门楣上,也赫然地挂着“共产党员户”牌子。
  唐继和告诉记者,很多邻居看了都问俺,“你挂了牌,以后什么都得带个头了?”唐继和说,那当然。“这不,邻居唐爱学到苏州吴江打工,家中无人,房前两棵臭椿树歪歪斜斜,很危险,一刮风就要砸到人。我前几天赶紧打电话给他,他让俺看着办吧。我就找人伐掉,也算做件好事。”
  唐继和1965年参加工作,曾是村队长,干过3届村书记、村主任。前阵子,庄里修5000米水泥路,已经投资30多万元,但还差200多米路没有钱修。唐继和就召集村民凑钱,他带头集了500元,最后拢了8家大约有20000多元,终于把路修完整了。
  唐继和还特别精通农活,每到春季就有村民来问他,什么时候该打药?唐继和总是很耐心地交待:“小麦蔫花以后再打药,这一遍最主要,能防止白水病。”如今,他处处带头,事事积极,件件关心,成了全庄群众的“主心骨”。
  开展农村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活动以来,老矿办事处的泉旺头村也成效明显。除外出务工党员外,在家的75名党员全部挂上了“共产党员户”牌子。“美丽乡村”活动一启动,党员们就对公路沿线、村庄周边进行了彻底清理。累计清理村内外主要水泥道路11000米,硬化道路500米,修建下水道3400米,建成柴草堆放点1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无不拍手称好。
  社区奉献我最先
  贾汪整治老小区行动轰轰烈烈,不少居住在城市社区的机关党员踊跃参与,办成许多利民之事,彰显了党员的模范风采,发挥了党员的先锋作用。
  老矿办事处五号井社区园东新村,是十几年前建成的老小区,公共道路、下水道等设施配套不全,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都随意排到门口路上,雨天污水没脚,热天气味难闻,群众怨言很多,被列为老小区改造的重点。
  不料,今年3月底,区相关部门给园东新村建公共下水道时,却遇到住户阻拦,工程停滞。因为,这几家住户不同意下水道从自家门前穿过。
  市人大代表、青山泉镇党委书记赵志刚,恰巧就住在就近。下班回家时,正遇到这几户邻居跟工程队争得不可开交。
  吃过晚饭,赵志刚主动找到这几户邻居,并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施工人员一起,到他家里商议。经过坦诚地沟通,工程队完善了施工方案,住户也消除了顾虑,工程顺利推进。目前,下水道已投入使用,即使前几日下雨,小区里也再没出现过污水横流的现象。
  这正是贾汪区实施“机关党员进社区,当好‘五参五促’服务员”活动的一个鲜活缩影。
  机关党员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利用职业特长、工作性质、个人专长,主动在社区为群众做事,调解纠纷、协调管理、关爱邻里、扶困助弱等。这一新措,使贾汪区践行群众路线的抓手变得相当实在、灵活,而且有力。
  区委组织部长王宇告诉记者,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其实也是对党员的双重管理,便于群众监督其8小时以外。目前,全区机关党员1500人已经全部到所在社区报到,登记造册,并选择了志愿服务项目。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往社区方向带,让机关党员们成为社区的‘战斗堡垒’。”王宇对此充满信心。
  民乐苑小区,在老旧小区整治前没有物业,也没有业主委员会,小区管理一塌糊涂。为此,居住在社区的机关党员和老党员主动站出来,逐家逐户地做工作,最终选举出业主委员会。正因为有了带头人,小区整治工作从宣传、发动,到工程、监督等,均顺利而有序地展开。(贾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