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

高压态势,能否彻底根治“国企病”

发布日期:2014-07-04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根据中纪委公布的案件查处信息统计,十八大以来,国企系统因各类违纪而“落马”的高管已超过50人,其中,今年以来达到40人。国企反腐呈现“高压态势”。“愈演愈烈的‘国企病’,值得人们深思环境与制度背后的问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占明说。
  国企“大老虎”多是“一把手”
  刚过去的6月,一批国企高管纷纷落马。
  中纪委6月30日通报,已对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同时,又一批国企高管“落马”:中央纪委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进行立案检查;国务院国资委纪委对中冶科工副总工程师张哲英,中远集团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敏杰进行立案调查……
  今年以来,中纪委网站公布国企负责人违纪案件频次加密,尤其是3月份以来,先后已有36人因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接受调查或被开除党籍公职。
  记者梳理近年来国企高管腐败典型案例发现,案件当事人不少都是企业“一把手”。除了蒋洁敏、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还有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培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等。
  这些涉案企业“一把手”的涉案金额往往令人咋舌。据东北师范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柏维春统计,2010年国有企业腐败涉及挪用公款的案例中,1人涉案5.8亿元,2011年1人涉案7.9亿元。
  国企系统中的腐败已不只是单个高管贪污受贿、生活腐化这么简单。有迹象显示,腐败已影响到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投资决策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令国有资产存在严重流失的风险。
  国企成官商勾结重灾区
  广州市检察院日前通报,广州白云农工商系列窝案已有19人因卷入而被立案调查,广州市国营联合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等人涉嫌挪腾贪污国有资产2.84多亿元,打破广州贪腐窝案涉案金额纪录。而在此之前的中石油腐败系列案中,至少已有45人被调查;在古井集团腐败窝案中,10多名高管被查处……
  “国企已成为权钱结合、官商勾结的重灾区,是整个反腐链条中绕不过去的一环。”知名经济学家华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柏维春说,现有国企高管“亦官亦商”带来权力寻租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国有股份一股独大,企业内部行政化色彩浓重,极易形成“一把手”的“一言堂”;另一方面,一些国企高管与政府部门形成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国企必须从政府的‘附属物’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从长远看,国资监管也要从管人、管事、管财向管资本过渡。”
  国企反腐持续“高压态势”
  种种迹象表明,针对国企系统的反腐呈现持续“高压态势”。“中央纪委对国企系统的反腐给予‘特殊关照’,这是因为国企系统有腐败,而且从各方情况看,其中的腐败状况还十分严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说。
  此前,针对国企系统的反腐力度加大已现端倪。今年3月中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新一轮机构改革结果,把国资委及央企单独切分出来,由第五纪检监察室负责,透出反腐指向国企的信号。
  之后,今年4月18日,中央纪委网站上公布的一份会议资料透露,国资委被确定为反腐查案的八个改革试点之一。
  记者从国资委获悉,今年以来,国资委纪委、驻委监察局立案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人。此外,组织中国石化、中储粮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能建4家中央企业与国资委同步开展试点工作。
  很显然,针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仍将延续。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严肃查处国资国企改革中发生在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投资决策、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