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专题11 > 省内新闻

常熟市纪委监察局依靠群众力量助推“三转”

发布日期:2014-07-09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常熟市纪委字号:[ ]

  近年来,常熟市纪委监察局践行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法,科学依靠群众力量助推“三转”工作,为“三转”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动力。
  一、广泛联系群众,推动作风“由虚转实”
  针对纪检监察干部作风虚化问题,主动搭建联系群众新载体,使纪检监察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建立“民情工作室”。建立纪检监察干部“民情工作室”,为不增加基层负担,“民情工作室”不在基层设点挂牌。委局机关领导流动开展下访巡访活动,每两月不少于一次,变“坐堂门诊”为“巡访问诊”。下访巡访不拘形式,通过双向约访、主动查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调研走访等形式,推动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发现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建立廉政志愿者队伍。委局机关干部成立“碧水琴川”廉政文化志愿者队伍,下设宣讲组、创作组等活动小组,发挥专业优势向市民群众传递廉洁理念。在市民广场开展廉政文化夜市活动,志愿者通过创作廉政书画、赠送廉政书籍、组织廉政灯谜竞猜等活动,广泛宣传廉政文化。三是建立爱心帮扶机制。与基层社区、儿童福利院结对,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委局领导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赴贫困家庭送上慰问物资,了解百姓疾苦。委局机关干部与福利院儿童开展联谊活动,展现“铁军”温情。为形成长效助困机制,委局机关干部自发捐款建立“纪妈妈”爱心帮扶基金,用于长期帮助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
  二、有效发动群众,推动方式“由固转活”
  针对纪检监察工作方式固化问题,该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激发群众参与,使反腐倡廉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一是构建“媒体问政”机制。建立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热线“五位一体”的“媒体问政”平台,将电视直播间“搬进”乡镇和社区,乡镇、部门领导干部与群众代表、企业代表在家门口进行面对面交流,接受监督与评议,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全程进行直播跟踪。二是搭建“在线接访”平台。完善常熟市党风廉政网的网络举报功能,开通网络在线接访和手机短信举报,实现成本低、效率高、实时互动、方便快捷的“在线接访”。开发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管平台,关注“寒山闻钟”论坛、本地市民论坛等投诉渠道,对网络舆情及时关注回应。三是创新“体验督查”模式。对机关部门作风效能和履职情况,借助社会力量加强督查,组成由群众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等构成的“市民调查团”,采取电话查询、模拟办事、随同办事、隐蔽拍摄等方式,进行体验式督查,促进职能部门提升科学履职和为民服务水平。四是组织“开门纳谏”活动。市纪委监察局每年召开“开门纳谏”座谈会,开通“常熟纪检”微博,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开展“纪委开放日”活动,向市民群众宣传反腐成果,收集群众关于反腐倡廉的“金点子”。去年以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意见建议46条,其中8条转化为纪委监察局重点工作。
  三、聚焦群众利益,推动职能“由泛转专”
  针对纪检监察机关职能定位泛化问题,该市紧贴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执纪监督问责职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一是严查腐败除民怨。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职责,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突出办案重点,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污贿赂、权钱交易、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腐败案件。2013年,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64件,同比增长6.49%,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二是严抓“四风”护民利。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建立党员干部勤廉预警监管系统,推行作风效能积分警示管理办法,加强作风纪律明察暗访,重点整治吃拿卡要、庸懒散奢和上班期间“不务正业”玩游戏、网购、炒股等现象。去年以来,共开展作风督查32次,查纠违反作风规定问题28个、“不务正业”现象43例,对其中3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三是严控权力赢民心。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诚信指标体系,从作风效能、廉洁履职、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价。推进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采用单位自审、专门机构会审、专家评估、社会评估等方式,提升制度科学性。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开展“碧水琴川”廉政文化系列活动,通过警示教育、廉政微党课、廉政辩论赛、勤廉故事征集等活动,培育廉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