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淮安对县(区)纪委分管纪律审查的副书记实行异地交流任职

发布日期:2015-10-31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工作日下午6点下班,6点半左右离开办公室,到食堂吃晚饭,然后沿着区委、区政府门前广场的绿化带走一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回宿舍……8个月来,高志伟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生活节奏。
  作为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纪委分管纪律审查的常委,今年2月,高志伟被提拔到该市淮阴区纪委担任分管纪律审查工作的副书记。尽管在地理位置上,两个县区紧邻相接、人文相通,然而,对高志伟而言,前者人地两熟,后者却可谓人地两疏。
  和高志伟同时被异地提拔,对调到涟水县纪委担任分管纪律审查工作副书记的杨辉,此前是淮阴区纪委常委。
  与以往提拔任用科级干部不同,高志伟、杨辉两人此次晋升到县(区)纪委副书记岗位,是由淮安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提名考察,由淮安市委直接任命,进入市管干部序列。在此基础上,该市还出台了一项新的规定:今后新任县区纪委分管纪律审查的副书记,一律实行异地任职。这一改革举措开了当地先河。
  “熟人”的羁绊
  “至少不用面对那些在办案中得罪过的亲朋好友,可以摆脱‘熟人’的羁绊。”这是新办法给高志伟带来的最直接感受。
  “从出生到现在,除去在外地念书那几年,从没有离开过涟水。”2013年下半年,由于涟水县纪委副书记空缺,时任县纪委常委的他一度负责全县的纪律审查工作。“不要说查办大要案,就连一般的通报,发出去之前,说情的人都能把我电话打爆了。”高志伟坦言,最令人煎熬的是查处“熟人”,“县里某局的领导邵某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因为贪污受贿被查办,来说情的什么人都有,一拨接一拨,劝我念及同学情面,照顾一点儿。”
  “什么叫照顾一点儿?怎么个照顾法?犯了错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最终邵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追究刑事责任。邵某入狱后,高志伟成为同学中唯一一个没去探视的:“怎么去?去了如何面对?走路碰见他妻子,人家见我就闪,跟她打招呼她连睬都不睬,你不知道,搁以前,我们两家人处得跟亲兄弟姊妹一样的呀。”
  “近几年,随着纪律审查力度的加大,上级纪委经常会抽调下级纪委纪律审查业务骨干,比如省纪委抽市纪委的人、市纪委抽县区纪委的人,在纪律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被抽调的同志,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容易撇开‘熟人’的干扰。”淮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葛平介绍道,“我们将一些问题线索交给不同县区,异地‘推磨’审查,效果也是远远超出预期。”正是基于这样的启发,“县区纪委分管纪律审查副书记异地任职”在淮安逐步浮出水面。
  “身到必须心到”
  “组织上把异地任职干部的顾虑都充分地予以考虑,让我十分感动,我们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不辜负组织的期望。”高志伟告诉记者,异地任职的前两个月他一次家也没回。
  为确保异地任职干部身到心到,真正把心思扑在纪律审查工作上,淮安市将此次异地任职干部的行政、工资和党组织“三个关系”全部转入了新单位。同时,县区纪委纪律审查绩效考核由市纪委牵头负责,对异地任职期间成绩显著的,将向市委提名推荐作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此外,异地任职干部到退休年龄的,组织上根据个人申请优先考虑其回原工作县区办理手续,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在人情、关系羁绊的环境下,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负责纪律审查的纪委副书记,如果稍不注意,比如一句‘最近注意点’,就可能在不经意间为被调查对象起到了通风报信的作用,或者因为心存私情,影响纪律审查的客观公正。”作为分管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组织人事工作的淮安市纪委常委、市委巡视联络办主任叶蓓的一席话,对全面解读淮安创新之举的现实价值,无疑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县区纪委分管纪律审查的副书记异地任职,也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一种关心爱护。”
  据了解,异地任职实行8个月来,淮安市纪委组织部领导已三次到异地任职干部所在区县调研,除听取异地任职干部思想汇报外,还认真听取其所在区县主要领导和纪委书记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充分准备。
  “拿起筷子就吃饭”
  “拿起筷子就吃饭。”这是担任淮阴区纪委副书记8个月以来,高志伟对自己在淮阴这个陌生环境下工作状态的形象概括。而他至今非常得意的是,上任伊始,就办了一件“要案”:“根据区里的一个举报线索顺藤摸瓜,发现线索牵涉到市直部门的一名正处级干部和两名正科级干部,在报请市纪委并得到授权后,顺利查办了连同这名处级干部在内的多名违纪干部。”
  来自淮阴区纪委的季度报表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淮阴区纪委已立案159件,立案数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其中科级干部19件,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总件数。
  在涟水,杨辉分管下的纪律审查工作战果同样可圈可点:今年前8个月累计立案139件,其中科级干部19件,移送司法机关12件。
  让高志伟、杨辉都颇感惊讶的是,这么多案件,他们本人没接到过一个打招呼、说情的电话。特别是查处的涟水县五港镇党委书记乔云德贪污受贿一案,成为该县纪委13年来查处的第一件在职乡镇党委书记违纪案件。“而这个乡镇在全县各乡镇中工业产值排名靠前,在县里的分量应该说不轻。”杨辉说。
  在涟水、淮阴两地纪委负责人看来,异地任职还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各自将原来所在地纪律审查中的好做法、好机制,带到了新单位。比如,涟水在问题线索管理上的好做法被高志伟带到了淮阴,而淮阴在协调机制、集中纪律审查力量方面的好做法,则被杨辉带到了涟水。”
  当然,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对两地“异地任职”情况进行了持续跟踪后,作为联系这两个县区纪律审查工作的淮安市监察局副局长庄护林已经敏锐地发现,这一新的举措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尽管我们选择的两个相邻的县区人文风俗差异不大,但毕竟是到一个陌生环境中,对当地情况的熟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再比如几年之后,如何避免这些干部被同化而再次陷入‘人情圈’。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的收入差异如何解决等等。”这也成为淮安市纪委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该市纪委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上述问题,该市将推出定期轮岗等制度,着力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上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本报记者 袁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