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区纪委强化网络新形势下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以提高人民满意度为核心目标,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和立体监督工作机制,着力开展了定向定点巡查、定期定时巡查、定例定件巡查,加大自查、巡查、抽查、调查、问责力度,为民生保驾护航。
一、优化“两项”机制,促进履职尽责
优化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和效能监督室与阳光办等工作平台的合作,定期开展信息沟通、线索移送、结果反馈等工作。
优化立体监督工作机制。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由职能部门依责实施业务督查,纪检监察机关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第三方监督力量有效跟进的督查体系。同时建立特邀监察员人员库和队伍,从库中聘用特邀监察员,赋予特邀监督员参谋咨询、桥梁纽带、社会监督等职责,建立特邀监察员明察暗访制度
二、“三种”巡查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该区纪委通过、定期定时巡查、定例定件巡查对《建设网络阳光淮安实施意见》、《阳光纪检工作流程暂行规定》、《阳光纪检工作督查督办制度》、《淮安区舆情回复办理工作暂行规定》等“阳光纪检”重点制度,开展执行情况巡查。
定向定点巡查。该区纪委筛选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重点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的网帖进行定向巡查,对部门执行阳光纪检制度情况进行定点巡查,全年筛选网贴58条,查看现场23个,发现问题9个。
定期定时巡查。该区纪委对相关难点网贴问题,采取挂牌督办、限期办结的方式进行巡查。全年挂牌督办4个单位、6个项目。去年3月对该区“一品国际”小区最牛违建挂牌督办,以问责倒逼责任部门依法拆除到位。
定例定件巡查。该区纪委针对特殊网贴,采用“两书一单” 整改销号的方式进行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发放《纪检监察通知书》、《纪检监察建议书》、《问责事项交办单》等进行意见反馈、问题交办,限期整改,问题整改到位后方能销号,全年共下发17份,整改率98%。
三、“四个”办法,渐进有序
自查。各乡镇、区直各单位对照制度巡查的内容,重点查看制度是否执行、制度执行有无保障以及有无促进制度执行奖惩办法等情况,及时从制度层面查找原因,完善措施,确保查纠整改到位;同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出台“领导班子重大事项、突出疑难舆情处置办法”。
巡查。该区纪委成立重点制度执行情况巡查组,结合执法监察、信访举报、效能投诉、案件查处、专项治理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邀请网民代表、特邀监督员、新闻媒体等人员参加,对抽取的部分乡(镇)和区直部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就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与被巡查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交换意见。
抽查。从特邀监察员库中,不定期抽取人员参加巡查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由特邀监察员随机选择监督范围,进行抽查,面对面沟通,点对点交流,零距离监督,扩大知情参与权限,充分发挥第三方中介监督的力量。
调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阳光办”提交的涉及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舆情线索,在第一时间内迅速组织调查核实,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发挥教育警示作用。
四、“五种”问责,敲山震虎
根据检查、调查结果,依据《淮安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暂行办法》等文件,对五种情况进行问责。一是经区监察局督办后,无正当理由仍没有限期办结的。二是对区领导在《网情日报》等上有明确批示的事项,区信访督查办督查发现仍没有及时解决的。三是应对不力,被省级以上等媒体曝光或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四是对交办事项多次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群众越级上访或群体性网络炒作等情形的;五是需要启动问责机制的其他情形。去年该区纪委对网帖曝光的“车桥战役纪念广场改造工程违规招标”、“乡镇城管执法队乱收费”等涉案涉纪类问题进行了追究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