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礼部尚书张伯行,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为显著,康熙帝曾称誉其为“天下清官第一”。
风骨铮铮践誓言。张伯行最大特点是勤于供职,造福于百姓,而对金钱毫无染指,并立下誓言:“我为官,誓不敢取民一钱”。他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清朝康熙帝倡导清官政治,社会风气推崇清官,官员也以居官清廉为荣。但由于当时官员薪俸极低,因此,要做到“一介不取”,很多人只能是降低自身的生活标准。张伯行崇信理学、洁己自律,其本人就是一名理学家,他曾说“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
张贴檄文拒行贿。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常有上门之客携礼而来。张伯行,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以明其志。那些行贿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纷纷望而却步,悄然离开。于是,张伯行也因此得了“悬檄督抚”的雅号。
秉性耿直不媚上。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这是巡抚的属下。按照当时的官场旧例,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以示尊敬,也表示请求以后关照提拔,这大概需要白银四千两。但张伯行秉性耿直,从不巴结上司,对此腐败风气深恶痛绝,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拒绝送礼。不但如此,在任内他还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常受到他们的排挤。
居官清廉获举荐。第二年的正月,康熙皇帝南巡到达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就对总督、巡抚申斥道:“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国家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名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康熙当场破格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廉、崇廉、促廉的良好传统,清正廉洁通常被视为“国之四维”。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张伯行清廉节俭为官的美德,可歌可敬,值得党员干部学习借鉴。
古语云:“廉者,政之本也。”清廉为官是党员领导干部从政操守的核心,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宗旨、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为官,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不假公济私,始终坚持做到廉洁从政、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