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不但自己节俭奉公,居官清廉,对子女要求也甚为严格,素“以俭传家”而著名于世。
他任参政知事后,可谓位高权显,薪高禄厚, 他召子孙儿女及家人于庭堂,当范仲淹看到满堂儿孙一个个衣着朴素,袖藏经卷时,心里很高兴。告诫子孙说:“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 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子孙们个个点头称是。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结婚,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其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范仲淹大不高兴,立即传训其子说:“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仲淹媳妇不得不朴素、清简地结婚成亲。范仲淹严教子女朴素俭约,对其子孙影响颇深。其子纯仁曾深有体会地说:“惟俭可以养廉,唯恕可以养德。”其品德颇受后人推崇!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清廉是做官的根本,俭朴是立身处世的基础。范仲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演绎了南北朝时河北郡郡守裴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其为官时,以天下为已任,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活动了将近四十年,虽然多次受到挫折,但始终百折不挠,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政治理念。虽“位充禄厚而以贫终其身”,他没有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什么可供享受的遗产,然而却给中华民族留了“廉洁奉公、不畏强权、不蹙优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的和平时代,战火早已远去,我们不需再戍守边疆,更无需战死沙场,但清廉为政、勤俭为家却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官德人格。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古今有多少有识之士,都是把“国计”摆在第一要务,清廉为党、务实为民。但是,也有的为官者却把国计和家财的位置搞颠倒了,经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 超越了自己心中的“底线”,从而落入欲望的泥潭。如历史上大贪官和坤虽为子孙谋得了万贯家财,最终却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因此,领导干部应把仁德和清廉作为美德留给后世子孙,才能保得家族兴望、子孙安康。而不应把权力作为个人和亲属子女谋私的资本和工具,严禁借“情”之名,图“利”之实,要将“图利之情”拒之门外,避免为情所困、为情所害。(雪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