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读“吴讷题诗示廉行”故事有感

发布日期:2015-04-23信息来源:睢宁县纪委字号:[ ]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这是明朝清官吴讷所作的“示廉诗”。吴讷(1372—1457)是明代一位清正名臣,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此公素以“散慎直廉,不务矫饰,议论举指,自耻诡随”而称誉古今,而他的这首“示廉诗”更为人们广为传颂。
  吴讷在当时世风日趋腐败的情况下,能正自身,严于律己,“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着节俭清廉之风。有一次吴讷巡抚贵州后,准备东返回京时,地方官员为了向他讨好,派人携黄金百两追至夔府给他馈赠。他对这种行贿之举十分反感,但当时没有发作,也没有简单地拒绝。吴讷接过贿金并未启封,只在上面题了这首“示廉诗”,并让来人将诗与黄金带回。从此,吴讷题诗拒黄金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吴讷为官期间,始终坚持操守清廉,勤政爱民,因而深得国家重用和百姓爱戴。他在明洪熙元年担任监察御史,由于政绩卓著,又晋升为南院佥副都御史,所以历来人们都称他为“吴御史”。吴讷为人憨厚耿直,在任职的十余年里,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心存恕宽,未尝察察人过”,那些奸赃不法之徒,却不敢仰视吴讷,一提到他就使这些人“自然消循摧泪”。有人曾给他总结过八个字:“昌词义色,风采凛然”。
  吴讷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吏尚且能如此清正廉洁,面对黄金百两而不为所动,他在这首拒礼诗中指出了官员在面对诱惑时,便是面对“前途最险滩”的时候,倘若一不小心便“沉在碧波间”。此诗既作为自警自清,更为了警戒他人。因而,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应当以“清”为本,自觉坚定清正廉洁的政治信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为官,以艰苦奋斗克服享乐主义,以清廉之气荡涤奢靡之风,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雪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