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朱自清的读书法

发布日期:2015-05-08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他自幼从父母那里接受启蒙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朱自清严谨治学,读书极多,且很有心得,他的很多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朱自清善于利用琐碎的时间来读书。每天晨洗的时候,他都是一面刷牙洗脸,一面默诵一两首诗篇。他在题为《匆匆》的散文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这实际是他珍惜时间,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写照。
  朱自清读书特别重视做笔记,分门别类地摘抄卡片。他用这种方法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他一生不仅写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学理论著述,这是与他坚持做笔记,勤奋读书分不开的。他写的《诗言志辨》等著作,不仅见解精辟透彻,其论据之丰富也很令人吃惊。他这种手脑并用的读书方法,连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师友的普遍尊重与赞扬。
  朱自清主张读书要通读。在《论朗读》一文中,他推崇清人姚鼐“放声疾读,久之自悟”和曾国藩“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的观点。读古文如此,读白话文也是;诗词需要吟诵,经典著作也需要反复熟读。对此,他说:“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张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