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德帅才资——司马光的人才观(上)

发布日期:2015-06-30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资治通鉴》是从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写起的。在魏、赵、韩三家有足够的能力瓜分晋国之前,晋国还存在着一个比这三家实力更强的家族:智氏家族。最初真正掌握晋国实权的是这个智氏家族。魏、赵、韩三家只有在消灭了智氏之后,才有瓜分晋国的可能。那么实力雄厚的智氏是如何被相对弱小的魏、赵、韩消灭的?对这个过程的交代,是整部《资治通鉴》讲述的第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司马光从智氏的失败中总结出一套德、才何者为先的人才观,值得我们重视。
  一
  三家分晋从智氏家族选立继承人开始。
  智氏家族领导人智宣子想挑选继承人,最终看中了荀瑶。对此,智氏家族中的另一位长老式人物智果提出了不同意见。智果说,与其立荀瑶,不如选择你另一个儿子荀宵。为什么呢?智果说:“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荀瑶在五个方面有优点,胜人一筹,却有一项不如人的地方。智果的反对理由让我们感到困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荀瑶优点有五个,缺点只有一个,智果为什么还要反对立他为家族继承人呢?
  我们来看一下,智果所指荀瑶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先看优点。智果指出荀瑶的五大优点分别是:“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用我们今天的话简单概括一下,荀瑶的五大优点分别是:首先,长得很帅;其次,孔武有力,在射箭、驾御战车等武士素质上非常优秀;第三,多才多艺;第四,长于文辞,口才也很好;第五,做事情很有毅力,也很有决断力。一个人能同时具备这五大优点,的确非常难得,堪称超一流人才。今日女士择偶,如果能碰上这么个对象,必是非嫁不可。那么是什么缺点,可以把以上所述五大优点抵消成零?智果说荀瑶这个人,“如是而甚不仁。”荀瑶虽然有令人羡慕的五大优点,却有一项严重的缺点:毫无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果真这么重要吗?在辨别人才的时候,没有了这一点,就可以置五大优点于不顾?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对身边的人和物持有仁爱之心,是一种基本的处世素质。当你对别人仁爱的同时,你自己也是愉快的,你的人际关系是润滑而通畅的。对于一名政治领袖来说,仁爱所能体现出来的价值,比在一般人身上更高。为什么?以智氏家族为例。智氏是整个晋国实力最强的家族,掌握着晋国的政权。一旦当上智氏家族的掌门人,不仅将成为晋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同时也会成为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智氏家族的领导人,掌握着非常丰富的政治、军事、财政资源。他有能力随时调动数万甚至于数十万的军队,一旦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很可能会是数十万甚至是数百万人的灾难。因此,为这样一个领导岗位储备候选人,必须把是否具备仁爱之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予以考量。
  智果分析荀瑶这个人:“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如果一个人光是缺乏仁爱之心,而没有能力,想做坏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破坏力倒还小。现在问题是,荀瑶非常有能力,还有这么多特长,却是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如果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去做坏事、欺辱别人,谁能受得了?谁能挡得住?这种情况下,荀瑶的不仁之心会使得他的各项优点反向转化为破坏力。如果真是这样,把其他家族和实力派人物都惹怒了,他们团结一致对付智氏,智氏家族的命运就堪忧。
  二
  智果对荀瑶的批评并不是求全责备,并不是说不允许人有缺点。而是应该看到,人所应该具备的各项素质中,有主次之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诚然不错,但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有一些基本的底线。有些素质可以缺失,有些素质不能缺失。尤其是对于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领导人或者领导候选人来说,这个要求应该更加严格。仁爱之心,就是作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对于一名领导者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素质。当仁爱之心缺失的时候,人的很多其他方面优点反而有可能转化为缺点。这是智果的基本观点。但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劝告,还是立了荀瑶作为继承人。智果虽然不能说服智宣子,但他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生怕荀瑶继承智宣子的位置后,给家族惹来大麻烦,所以把自己的“氏”给改了,改成“辅”,而不再以“智”为氏(古时姓和氏有区别,就这个智氏家族而言,他们应该和周天子同姓,姓姬,“智”是由姬姓派生出来的氏)。
  那么智果的判断正确吗? 司马光并没有急于揭开答案。而是紧接着把镜头切换到赵氏家族,叙述了赵氏家族是如何挑选继承人的。赵氏家族的掌门人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幼子无恤。赵简子无法确定两者谁更适合继承自己的位置,于是决定做个小小的测试。赵简子把自己告诫儿子的训词书写在两份竹简上,两个儿子一人一份,希望他们熟读深思。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赵简子像是把这件事忘了似的,一直没有考察儿子们对训词的记诵、理解。整整过了三年,忽然有一天赵简子找来两个儿子,要他们背诵训词的内容。长子伯鲁措手不及,结结巴巴根本不记得那份训词里讲了些什么。赵简子问他,当初给你的竹简呢?伯鲁找了半天没找着,不得不承认已经丢了。接下来对小儿子无恤的考察令赵简子非常满意,无恤不仅非常流畅地背诵了训词内容,还能随手从袖子里把写有父亲训词的竹简拿出来,以证明他时刻都没有忘记父亲的告诫。经过比较,赵简子认为小儿子无恤是一个更为踏实、可靠的人,决定立他为继承人。
  司马光把智、赵两家选择继承人的故事放在一起讲述,试图达到一种对比效果。智宣子选择荀瑶,显然是看中了荀瑶的才。而赵简子的考察方式却更倾向于对人的行事风格的鉴定。行事风格很难简单地说是才或是德,它应该是一个人的才和德反映在行为举止上的综合体现。即便很难说赵简子的选择标准是德,那也至少可以说,赵简子看重的并不仅仅是才。接下来的故事,就在智赵两家的继承人之间展开,正是这两个人决定了智、赵两家不同的兴衰命运。而所有的变化、发展,其起点正是基于两家老掌门不同的继承人选择理念。(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