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前夕,江苏省昆山市相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在该市某大型超市查阅账目,狠刹违规使用公款购买、发放购物卡等不正之风,严防“四风”反弹。(资料图片)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商业区。一家豪华酒店门前两辆疑似公车引起了苏州“清风行动”督查组工作人员的注意。
“我们是市里检查组的,请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看到其中一辆帕萨特车里有人,督查组人员迅速上前展开问询。
“朋友过来玩的。”司机见势不妙,匆忙驾车离去。
根据车辆信息,督查组迅速开展调查核实。经查,当事人是私人聚会,但违规使用了公车。
经督查组反馈,相关单位随后依纪对当事人作出了严肃处理。
近两年来,苏州市以开展“清风行动”专项督查为引领,坚持多措并举、上下联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查处“四风”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让“四风”远去,清风扬。今年1至5月,苏州市查处违规收受购物卡、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宴请、大操大办婚丧喜庆、公款旅游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0名党员干部受到处理,其中7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织密督查“天罗地网”
文章开头的事例,其实只是今年“五一”期间苏州市作风建设专项督查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4月23日,中央纪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刚结束,苏州市当天即部署“五一”、端午期间作风建设专项督查工作。全市上下联动,全面开展“清风行动”作风建设专项督查。“五一”、端午期间,全市累计派出督查(检查)组274个,暗访组104个,督查(检查)地区、单位917个,走访大型商场、超市、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场所178个,提出整改意见171条,查实“四风”问题举报投诉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人,给予诫勉谈话3人。
作风建设专项督查,是苏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抓手。从2012年起,苏州市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职能部门主动履责的作风建设督查机制,管理、监督、执纪等部门协同配合,作风建设全方位监督体系初具雏形。
随着作风建设的持续推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手段越来越隐蔽。苏州市将作风督查工作的重点聚焦在“公务经费”这个源头上,查好财务“一本账”,管好一把手、分管领导、纪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和财务人员“五种人”,不定期开展抽查和延伸检查。突出点面结合,每逢节点随机抽查20%的财政预算单位,并对5000元以上的单笔支付事项进行“拉网式”检查。
今年以来,苏州市作风督查工作在聚焦“源头”基础上,着力推动“三项延伸”:一是督查对象由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向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及国企和事业单位等延伸。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延伸检查相关单位463家,共发现68起疑似问题线索。二是延伸督查内容。督查内容由国库支付账目向食堂账、工会账、专项资金账等延伸。三是督查科目向会议费、培训费等延伸,累计延伸检查相关科目296个。
“通过‘三项延伸’,有效拓展了督查广度和深度,真正构筑起督查的‘天罗地网’。”江苏省纪委常委,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周广智表示。
直面问题敢“亮剑”
2014年10月,苏州市一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在学习考察期间,由同行的某行业工会负责人出资,绕道赴四川青城山、蜀南竹海游览,并接受其购买的土特产。经纪委查证,给予当事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在全市进行了通报。
苏州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持之以恒的查纠、处分、通报、问责,不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确保作风建设深入推进。针对存在的各类“四风”问题,苏州市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严查严处严问责,通报曝光纠典型,构筑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作风建设新常态。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实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违规公款接待等6类42个问题,处理党员干部7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人,形成了反对“四风”的高压态势。
查处问题不护短。今年以来,全市已通报违纪案件12起。仅“五一”、端午节日期间,苏州市就对常熟市虞山镇顶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伟民大办婚庆事宜问题,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发展局副局长陈昌玉、农经科科长费建荣、开发区农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卢加宽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相城区太平街道黎明村党支部书记唐建宗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等6起案例进行了集中通报。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苏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通报了涉及公款旅游、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收受礼金、违规借用车辆等40多起典型案例。通过曝光案例,既给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也向全社会彰显了党委、政府整治“四风”的决心,有效助推了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健全机制扎“铁笼”
“以前,领导干部申报婚宴桌数,动辄四五十桌。如今,二十来桌已经属于罕见的了,有的领导干部申报的婚宴桌数只有八桌,婚宴真正成了亲友之间的聚会。” 苏州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如是说。这是苏州市出台《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暂行规定》,明确严禁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参加宴请等“五个严禁”后引发的显著变化。
近年来,苏州市着力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苏州市迅速出台了《关于对违反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的办法(试行)》,实现相关工作可监督、可检查、可追究、可问责;针对领导干部在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中奢侈浪费、借机敛财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暂行规定》,要求从严控制范围和规模,严格执行审批报备制度;为推动全市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印发《苏州市“清风行动”专项督查办法》,并将专项督查列为苏州市委年度重点督查项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苏州市纪委加强横向联动,建立与职能监管部门之间的作风建设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共享机制。据了解,该市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将财政监督的重心移至事前和事中环节,设置敏感词预警规则,在财政资金支付环节加装“过滤层”,对疑似违规支付亮起“警示灯”,违规情节严重的启动专项检查程序,涉嫌严重违规违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置。今年上半年,市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共预警3337条支付信息,经审核退回206条。
此外,苏州市还着力完善“四风”问题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利用“廉石”网、“廉石声音”微博、12345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廉石手机报等,开设专栏,发送信息,向全市公布“清风行动”专项督查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加大社会动员和社会监督力度。邀请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等第三方力量,组织开展作风建设明察暗访活动。凡涉及群众反映的或检查中发现的疑似“四风”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持续跟踪督办处置情况。2014年,仅就疑似违规消费线索,向41家单位发函要求其限期核查,相关单位均提供了书面说明。(杨兄兄 刘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