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三十一】《永远在路上》步步更要“经情”

发布日期:2016-10-25信息来源:清风扬帆网字号:[ ]

  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一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全民追剧”的热潮。虽然该剧即将告一段落,但大家对记录片的讨论和热情依旧不减,也是“永远在路上”。我们在追剧的同时,如果我们带着情感、发自内心地去思考和感悟,那么我们从中收获的内容也许会更多。
  “发乎情,止乎礼!”——对待身边人的关爱应做到有礼有节有度
  我们所说的步步“经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庸俗人情观,只将“雨露”和“恩泽”施于极少数“自己人”,而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博爱,一种对万千黎民的大爱。片中腐败官员有的信奉的是“圈子”文化、“家臣”文化,大搞人身依附,对封建制度的门生故吏、鸡犬升天那一套情有独钟;有的大搞“夫妻店”、“家族产业”,将权力玩转得淋漓尽致;有的和商人朋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不分彼此,他们总做着“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这完全是脱离了时代,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忽略了对群众的感情。殊不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们对家人的溺爱,对部下的纵容,对商人朋友的关照,表面上是风光无限、浮华一片,但当繁华过尽,喧嚣落幕,尘埃落定之后,他们给家人和朋友所谓的爱,最终换来的只是自酿的“苦果”和不尽的悔恨。其实,对待家人、朋友和身边人的爱,要做到有礼有节有度,这才是发自内心、得以长久的真感情。
  “道是无情,却有情!”——对待组织给予的关爱和提醒应真心实意接受
  对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理,看似“雷霆手段”,实则“菩萨心肠”。片中众多腐败官员在忏悔中都提到,当初在他们初次违纪之时,如果有人拉他们一把,也许就不会落得如今的下场。古语云“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人必有初,他们都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过他们的悔悟来得太迟,付出的代价也过于沉重。也许他们在违纪之初,当组织找他们了解情况、敲响警钟时,当时的他们并不能理解组织的良苦用心,深深不以为然,置若罔闻,认为小题大做,甚至排斥抵触,而当真正走到无法回头那一步时,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爱之深责之切”。殊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纪委提出的“四种形态”的理念,实际上就是防患于未然,治疾于“未病”,挽救干部于违纪边缘,这才是妙手仁心,上医之境界,体现出对党员干部的真正关心,是一种组织大爱行为。其实,能够正确理解和欣然接受组织善意的关爱和及时的提醒,感受组织的温暖和不时的教育,这何尝不是一种涵养和大智慧呢,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待贪腐案例应带着情感去看从而有所获
  如果我们看纪录片,只是看看热闹图个新鲜,或者出于猎奇心理只作消遣,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那么这也就违背了中央拍摄这部记录片的初衷,也让这部片子的效果大打折扣。片中众多腐败官员都是现身说法,更有的是声泪俱下,悔恨万分,希望大家都能以他们为鉴,不要再重走他们的老路。唐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些腐败官员的违纪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他们的腐败蜕变案例也是极有代表性的,他们的忏悔对我们的心灵也起到了极大的震撼作用。我们应该带着情感去看,去思考,从而有所收获,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汲取教训,牢记使命,在心灵深处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前行的征程中行有所止、心无旁骛,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有了这种步步“经情”的理念,我们将不再“行路难”,不再惧怕前行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将不再孤独,因为时刻都有群众的一路相伴和组织的关爱提醒。永远在路上,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房射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