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三十四】以案为镜就要“见微知著,见‘蝇’就拍,见欲不惑”

发布日期:2016-10-25信息来源:清风扬帆网字号:[ ]

  以案为镜就要“见微知著,见‘蝇’就拍,见欲不惑”
  每看完一集《永远在路上》,反腐败的震慑力始终在耳边久久回荡: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人民对腐败深恶痛绝!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场必须赢的较量!任凭腐败蔓延就会亡党亡国,真反腐败才能兴党兴国。这笔再明白不过的民心账、政治账,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无禁区、无特区、无盲区,必须始终坚持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勇气不能泄、尺度不能松,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
  每集纪录片中的反面典型案例,都从不同侧面映射出催人的警醒。以这些案例为镜,往深处、细处、实处照镜子,既能照到面子,又能照到里子,让问题纤毫毕现。警心的反面典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震慑力,提醒党员干部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一思一念,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之心对待一言一行,以“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公仆之心对待一职一责,真正把作风转好、把问题改好。
  以案为镜,要见微知著,在自觉防微杜渐上下功夫。古人云:“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些反面典型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大多有着共同的心路历程: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便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节”上出现问题,他们从吃点、收点、拿点、要点开始,思想道德防线一点一点被攻破、被瓦解,对别人的贿赂,从心怀忐忑到半推半就,再到欣然接受,最终欲罢不能,直至滑入违法犯罪深渊。可见,个人的小节从来就不是小事,一些看似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名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如果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堵,最终必然丧失理想信念、突破思想防线,小错酝成大祸。以“小节无所谓”原谅自己,放弃从严要求,是共产党人保持本色的宿敌。为此,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以案为镜,要见“蝇”就拍,在严防“苍蝇”变“老虎”上下功夫。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一些混迹于日常基层的行政行为中的“苍蝇”要多打、常打,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反腐败的实效性和威慑力。更重要的是,对“苍蝇”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会让不少能够长成为“老虎”的“苍蝇”,尽早葬身于反腐败的铁拳之下。中纪委六次全会已经吹响了“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号角,动员广大纪检监察组织通过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有效防止党员干部带病往前走,把“好同志”与“阶下囚”中间曾经组织不管、纪律不管的地带改造成“带电”的缓冲区,防止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现象出现,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这样坚持下去,就能节约反腐败的成本,净化反腐败的土壤,最大程度纯洁党的执政基础。
  以案为镜,就要见欲不惑,在增强自身免疫力上下功夫。在社会利益、物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面临的诱惑随之增多,存在这样那样的冲动也在所难免,既带来了挑战与压力,也带来了考验与锻炼。不正之风不染、不净之地不去、不义之财不取、不当之利不谋、不法之事不为,每一次取舍,每一次选择,其实也在净化心灵、增强免疫力。“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让理智战胜贪欲,既是管理和驾驭欲望的过程,也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既要在思想上警醒起来,又要在行为上自觉起来。只有这样,干部的腰杆才会硬起来,前行的路才会越来越好走。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败在党。为此,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集中到贯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中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兴亡攸关的攻坚战、持久战,让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作者:朱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