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陶母退鱼

发布日期:2016-11-15信息来源:邳州市纪委字号:[ ]

  东晋名将陶侃,初做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腌鱼)。他念起家中贫寒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收,反而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接到母亲退回的鱼已是羞愧难耐,读了母亲写的信,更是铭记在心。坚持严守母训,为官廉洁,为他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打下了廉洁基础。陶母退鱼,给人诸多启示。
  陶母退鱼,足以说明陶侃的母亲深明大义。陶侃少年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这位坚强的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更希望儿子出人头地。初做渔梁吏,用陶罐盛点鱼孝敬母亲,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可是,他的母亲意识到儿子走“下坡路”了,竟然敢“以官物遗我”,长此以往,岂不“增吾忧”?陶侃的母亲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初次“以官物遗我”的乃鱼也,再次可能是金或银,直至将廉洁奉公抛于脑后而成为落下千古骂名的贪官。这有悖于她的初衷,也有悖于她的希望,更有悖于自己的良心。
  陶母退鱼,足以说明一个官廉洁奉的官是培养出来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陶侃的母亲严把儿子廉洁关从退鱼开始,对陶侃严加管教,并用实际行动告诫儿子如何做官,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不贪污腐败的世人称颂的好官。据记载,吴隐之在广州做官时,一次路过“贪泉”,用手捧起泉水畅饮,随从阻拦:“这是贪泉,千万不能喝啊!”吴隐之大笑,说:“什么贪泉不贪泉,贪婪的人不喝也会贪,清廉的人喝了也能坚守廉洁。”还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廉政的决心:“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诗的意思是:人们传说喝了“贪泉”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但我认为,如果让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殷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廉洁之心。山河易改,秉性难移,陶母退鱼,则是锤炼儿子秉性的熔炉。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官员,只有保持清正廉洁,才能得到世人敬佩;任何一个政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秘诀,则在于不惜一切代价惩治腐败。(作者:周葆亮 江苏省邳州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