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 > 热点评论

让群众获得正风反腐的“红利”

发布日期:2016-02-06信息来源:清风扬帆网字号:[ ]

  罗志军书记在省纪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促进基层干部勤廉为民,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反腐倡廉带来的新气象。这一表述和部署,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情怀,彰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必将为正风反腐带来新的强劲动力。
  有数据显示,2015年,针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全国共处理9万多人,2万人被点名通报,初步形成了震慑效应。从白吃两个苹果被诫免谈话,到偷拿群众100元慰问金受党纪处分,一再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越往后反腐越紧”的强烈信号。
  我们讲,“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干部廉不廉,党气正不正,群众感受最深刻,群众评价最真实”。
  当前,基层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不容视。有的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有的损公肥私、虚报昌领,有的贪污侵占、到处伸手,有的见利忘益、连老百姓“救命钱”都不放过。“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面”,倾听这样的呼声就可以明白,人民群众对身边腐败的感受何等痛切,解决基层贪腐问题又是何等迫切。
  “苍蝇贪泛滥,其害如虎”,从“小官大贪”到基层“窝案串案”的现象,无不警示我们,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严重侵蚀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微腐败”也会成为“大祸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正是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大局、着眼于人心向背的深谋远虑。
  治理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惩治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只有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才能形成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强势。坚持抓早抓小、绝不姑息,有多少就处理多少,就能破除“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消“避避风头”的心理,不断推动基层形成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氛围。
  治理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要下猛药,也要治病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管住“微权力”是关键点。把各种规矩、纪律在基层真正立起来、严起来。纪检监察机关要科学运用好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对有违纪干部要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告诫、早处理,坚决把腐败现象扼制在萌芽状态。无数案件告诫我们,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针对微腐败的特点,要对症下药,在信息透明、流程监管、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征地拆迁、惠民资金、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加大治理力度,落实好“两个责任”,从而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权力健康运行,让干部干净干事。
  治理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基层干部无论工作有多忙,一定要安排时间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思考,用党先进理论武装头脑。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查找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坚持规规矩矩用权,干干净净干事,不占公家一毫一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清廉如水、百姓喜爱的好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不轻,承担的责任很重,唯有一身正气,坦荡干净,才能带领群众一起创造幸福生活。
  正风反腐是对全党的一次深刻洗礼,广大基层干部只有增强自律意识、法治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挺起共产党人的胸膛、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健康党的肌体、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成为群众信任的带头人、贴心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反腐倡廉带来的新气象。(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