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汉文帝刘恒送千里马,文帝不好批评,只好在上朝时下了一道诏书,虽然短短只有30字,却敦促了一个朝代的政治风气向着风清气正、廉洁正派的方向发展。其内容如下: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日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马,独先安之?(《汉书》)。意思是:天子出行,前有仪仗,后有侍从,好天气一日行五十里,坏天气一日行三十里。你送给我千里马,叫我一个人骑上先跑到哪里去呢?
北宋文学家吴垧《五总志》上有汉文帝刘恒“履不藉以视朝”的记载。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屦”,由于制作草鞋的材料以草和麻为主,非常便利,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制,汉代称之为“不藉”。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一般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了节俭的表率。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衣服破了,就让人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
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汉文帝也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100斤金就够了。”汉文帝吃了一惊,又摇头又摆手,说:“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汉文帝关心百姓的疾苦,曾下令:由国家供养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90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厚葬的陋俗在古代宫廷比较盛行,而汉文帝在遗诏中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由于汉文帝这种廉洁爱民的精神和励精图治的实践,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同时,汉文帝能够直面问题,敢于担当。他公开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朝廷要负责。”因此官场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比较清明正气的政治环境。正以为如此,汉文帝的政绩不但得到了后人的赞誉,也得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的尊崇。即使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占长安后,西汉皇陵均被破坏,唯有汉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护。(郑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