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2020改版 > 清风故事汇

用平凡书写人生
——常州市金坛区纪委副科级纪检员李林刚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17-10-23信息来源:金坛区纪委字号:[ ]

  “纪委是清水衙门,要耐得住清贫,保持平凡心;纪检干部要有所敬畏,守底线、不过线,不求名利,做平凡人;案件审理业务繁杂,单调但是不简单,要恪尽职守,秉公执纪,将每一件事情当成平凡事”。这就是先后三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江苏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李林刚的刻骨诤言。

  不忘初心,26载坚守同一岗位

  26年坚守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工作,累计审理各类违纪违规案件2850余件;连续10年在常州市纪委组织的案件质量抽查中,案件优质率达90%以上;先后八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金坛市人民政府行政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他就是金坛区纪委副科级纪检员李林刚同志,自从1992年4月调进金坛市纪委,他就和案件审理工作解下了不结之缘,26年寒来暑往,26载苦乐年华,李林刚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李林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

  26年里,李林刚从未松懈过对案件审理业务的钻研,他曾自嘲地说起自己从事案件审理工作之前,只是西北青海的一名小学老师,为了尽快实现由“外行”向“内行”的转变,他给自己拟定了一个“三学计划”。首先是学语言,拜家属为师,从词语开始,学习本地方言,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可以无障碍地与被调查对象沟通交流。其次是学理论,无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案件审理工作条例还是新出台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相关法律条规,每条每款规定旁边都要批注,写学习笔记。最后是学业务,为了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够指导于工作实践,制定了模拟案卷、党政纪案件审理流程图,规范审理助辩、简易程序、证据材料审核流程。

  不负使命,案件质量零差错

  案件审理工作是保证办案质量的“关口”,是处分决定的“出口”,更是反映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水平的“窗口”,既要为常委会决策作好参谋,更要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高度负责。李林刚从进入案件审理室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将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不煮夹生饭,不留后遗症”确定为工作的目标和宗旨,对于所审理的每一起案件,他都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二十四字”方针,严把证据关、程序关、定性关、量纪关和执行关,确保案件质量。对于证据不充分确凿的,不留情面地退回承办室补充调查;对于定性量纪存争议的,则多方听取意见,力求提出科学合理合法的审理意见。

  2016年6月,在审理刘某违纪案件时,刘某已被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按照规定,区纪委依据法院判决便可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其他违纪行为是否认定、如何定性并不影响其处分档次。李林刚并不因此而放松对刘某其他违纪事实的证据审核及事实认定,针对在其他违纪事实定性意见上存在的分歧,他认真查阅案卷材料,仔细审核当事人的谈话笔录及其他证人证言,同时,翻阅了大量的政策规定,走访刘某所在单位等相关部门,多次与室内同志、纪检监察室同志沟通意见,提出的定性处理意见有理有据,最终不光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也让被审理对象心服口服。

  不偏不倚,受理申诉零延误

  2015年5月,金坛区纪委收到陈某的一封申诉信,要求撤销其所受的党纪处分,并恢复工作关系,这已经是陈某从2010年以来第三次向区纪委进行申诉了。原来,早在1997年,原金坛市纪委根据公安部门作出的认定陈某嫖娼而对其行政处罚的决定书,给予陈某开除党籍处分。随后,陈某的聘用单位与其解除了聘用关系。2007年9月,公安部门认定原行政处罚决定中陈某嫖娼的事实不成立。

  在2010年陈某第一次申诉时,李林刚就根据纪委调查的事实情况,提出了撤销陈某所受的党纪处分并建议恢复陈某工作关系及补发陈某工资差额、养老保险金等的复审意见。该意见经区纪委常委会议通过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行政区划调整、人事变动等种种原因,陈某迟迟未能实际领到其补偿,这也造成了陈某多次申诉情况的出现。李林刚本着对工作负责、对申诉者负责的原则,决定尽己所能帮助陈某落实复审意见。第一次,他陪着陈某找到了其原单位的会计,核算出了工资差额及养老保险金等的总额;第二次,他与科室主任一起找到了陈某原单位的领导,寻求资金解决的渠道;第三次,他请纪委的主要领导出面协调…… 终于在协调沟通了五次之后,陈某拿到了本属于自己的那份补偿。

  不枉不纵,回访教育零距离

  如何做好违纪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李林刚始终在思考这一难题。为了使每一名违纪人员都能正确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正确对待组织的处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李林刚同志大胆地提出了开展审理助辩工作和回访教育工作的建议,并在回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老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

  2016年初,某镇一村党总支书记刘某因赌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刘某自认为处分太重,怨声载道。李林刚同志在参加工作例会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科室主任汇报,共同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回访教育方案。在李林刚看来,受处分人不外乎四种心理,即自卑心理、对立心理、逃避心理和无所谓心理。刘某担任村支书已多年,在村子里有绝对的威信和影响力,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打个小牌”。面对所受的处分,他全然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产生抵触情绪是必然。只有抓住刘某的这种心理,遵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回访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李林刚为主的回访教育小组,第一次来到刘某办公室,正准备向其讲解构成赌博错误的构成要件和相关党纪条规,却遭到了刘某的拒绝。李林刚没有气馁,找到该镇分管领导,详细了解刘某的工作状况,当得知刘某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后,李林刚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两天后,他带领回访小组再次来到向刘某的办公室,在讨论了一番村里的发展蓝图后,李林刚耐心细致地说起了“赌博事件”,并从村书记的权利和义务这个高度,和刘某进行了推心置腹地谈心。刘某沉默了,不住地点起头来……后来,刘某吸取教训,一门心思投入工作,全村经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不停脚步,执纪审理没有休止符

  李林刚经常把审理工作的老前辈陈作霖同志的一句话挂在嘴上:“没有坚强的党性,做不了审理工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做不好审理工作;没有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不长审理工作。”2010年初,年过五旬的老李向组织提出,辞去案件审理室副主任的职务。有人不理解,问他“这样还降低了待遇,不可惜吗,很多老同志不也挂着职务直到退休?”李林刚却说:“我自己内心有杆秤,如果为了求做官,为了高收入,我根本不会到纪委来工作,在纪委工作了二十多年,自己希望能站好最后一班岗,做一个摆渡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同志,为他们铺好桥,将自己的经验传递下去。”

  脱去了副主任的头衔,李林刚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依然按时按点上班,依然埋首于林林总总的案卷之中,撰写一份又一份审理报告,统计一个又一个案件数据。2016年8月李林刚在乡镇指导完案卷质量检查的相关工作,晚上又到单位整理案卷到深夜,回家后未及休息,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医院的ICU病房治疗了两周。老李已经苏醒,转入了普通病房,科室的同事去去看望他,他还在和审理室的同志们说哪些工作还没完成,自己是暂时没法回去工作了,要辛苦他们了。李林刚的夫人埋怨道,都这个样子了,还想这些,这辈子总是这样,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停。我们都宽慰她,老李这样才证明病已经好了呀!

  李林刚出院后一个月就又到单位报道,要求组织上给他继续安排工作,大家都劝他在家好好休息,养好身体再上班也不迟。李林刚却跟同事们说,自己没有什么爱好,做了一辈子的案件审理工作,案件工作已经成为了兴趣和爱好。

  作为执纪者本应就是孤独的,不能把钱财、地位看得很高,不能呼朋引伴、四处逢源,案件审理工作更是需要坚守自己的责任担当。内心要有尺度,知进退,明得失,可能会放弃很多东西,失去不少自由,但是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守得住底线,慎独慎微慎友,安贫乐道方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本色,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张鑫 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