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江山见甘棠 遗爱与人说

发布日期:2017-02-20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于成龙为民执政,敬终如始地讲究“天理良心”。而对于已从政的优秀下属,他尽显大度,以“品行卓越,才具优长”作为标准,积极上疏举荐人才。史称“小于成龙”的直隶通州知府于成龙,后来成为一代治河名臣;江苏布政使丁思孔后来总督湖广、云贵,卓有政绩……一批有作为的清廉官吏,受到朝廷的重用,都与于成龙的无私举荐有着很大的关系。康熙南巡江宁时,曾叮嘱小于成龙多向老于成龙学习。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于成龙入京述职,获赞:“尔为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
  虽然官职品级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于成龙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无论是任知县知州,还是任巡抚总督,他总是“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朴”。在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民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沉浮20多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不纳小妾,结发妻子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
  于成龙起家边地外官,以廉明著称;即使做到了京郊巡抚,也是清正无私。亲朋好友以私事相托,他一律严拒;下属亲友送礼,他分文不取。康熙获悉于成龙家计艰苦,特地拨发一千两白银,让他贴补家用。
  于成龙升任江南江西总督,身体力行,简朴清明,全身心地教化民风,几个月后,江南民风蔚然一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兼署两地巡抚任上,终年68岁。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百姓痛哭,塑像祭祀。康熙闻讯后,说:“朕巡幸江南,延访吏治,博采舆评,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死后,朝廷给予其公祭安葬的礼遇,谥号清端,契合其廉洁奉公的品行。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康熙询问于成龙生平为官情况,锡住据实回奏,说他从始至终清廉如一。康熙感叹不已:“于成龙在直隶任上居官甚好,我特任命其到江南做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像于成龙一样当官的人,能有几个呀!”
  康熙在赞誉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时,还专门写诗,作为对他的褒奖,其中便有“服官敦廉隅,抗志贵孤洁”“江山见甘棠,遗爱与人说”。这既是对一个治世廉吏的赞赏,也是对一个良臣镜鉴的称许。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人们通过史料重温中国古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佳话轶事时,自然会发现,一种社会正能量可以持久地振奋更长的历史。
  虽然于成龙出仕只有短短的23年,但他死后300多年还在影响着现代的人们,这不仅因为他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树立了时代典范,更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国家情怀、为国家担当、给国家力量的人物。他以一种独特的执政精神和榜样力量,成为更多的人心存高远的事功理想,成为中华文化应该传承也必须传承的优秀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