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清风纪语 > 列表

以“绣花”功夫探索“阳光扶贫”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7-05-15信息来源:清风扬帆网字号:[ ]

  去年底以来,江苏省纪委指导推进淮安市探索构建“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新模式。该市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人和项目“实名制”为基础,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方法路径,初步走出了一条“阳光扶贫”新路子。

  精准扶贫离不开有效监管、科学监管。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范围较广,资金多源,管理分散,涉及多部门、多渠道、多程序,难在实现底数清、落点准、效果实,哪一个环节做不到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会打折。扶贫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全省约200万低收入人口的生计和发展。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江苏“两聚一高”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加强扶贫领域监管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精准扶贫考验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体现着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如何实现让每一笔扶贫资金能够精准灌溉到最需要的群体和项目,有效避免跑冒滴漏、优亲厚友、雁过拔毛、截留挪用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切实根治农村扶贫领域“微腐败”?如何避免扶贫资金的闲置趴窝,提高其使用效率,让扶贫资金真正惠及扶贫对象,实现扶真贫、真扶贫,切实发挥好扶贫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淮安针对问题导向,积极推动“阳光化”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理念、制度、手段、路径等全方位的创新之举,也是破解扶贫资金全口径全过程监管难题的勇敢试水。

  精准扶贫重在建立一套管用制度。必须在制度层面进行统筹设计,形成一套资金“不流失”、干部“不能腐”的有效机制。淮安对不同渠道来源扶贫资金进行优化整合、流程进行再造、责任重新明确,完善扶贫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环节程序,确保扶贫工作沿着制度的轨道运行,像“绣花”一样推进5个精准——扶贫资金精准滴灌、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责任精准定位、扶贫过程精准监管、扶贫绩效精准评估,工作精度和扶贫效果明显提升。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度关系信任度。落实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知情权,让群众了解扶贫资金类型、具体金额、资金流向、使用状况,就能实现社会和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有效监督,积极消除腐败滋生的条件和土壤。淮安“阳光扶贫”监管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扶贫对象、资金、项目、力量4个数据库进行整合,并按季采集、动态更新,确保建档立卡准、扶贫项目实、群众可查询,让资金运行全程公开、全程留痕、全程可溯,公示、发放、跟踪监督、量化考核均在阳光下操作,为资金的有效监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大大推动了扶贫责任落实,激励了干部的积极作为。

  精准扶贫大有可为,而探索之路常新。相信随着“阳光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实践和全面推广,定能在江苏大地生根发芽,绣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胜利图景!(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