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实践感悟

阳光扶贫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发布日期:2017-05-21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最终影响扶贫攻坚的成效。对此,多地都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比如江苏省淮安市,在省纪委指导和推动下,创设一套“阳光扶贫”监管新模式,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人和项目“实名制”为基础,整合扶贫对象、资金、项目、力量4个数据库,像“绣花”一样推进5个精准——扶贫资金精准滴灌、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责任精准定位、扶贫过程精准监管、扶贫绩效精准评估。淮安市首轮扶贫大数据比对,就让一批“扶假贫”现了原形。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过去,“蚊蝇腐败”之所以肆无忌惮侵吞扶贫资源,“数字脱贫”之所以能够瞒天过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信息交流的闭塞。上级不掌握下级工作实情,群众难反馈基层实际,于是便助长了扶贫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等问题。推进“阳光扶贫”,打通了信息从贫困户到政府各级各部门的流通渠道,让被帮扶信息和脱贫轨迹直观可查,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正像当地干部群众所说的,“比对数据越丰富,对扶贫对象的甄别越准确,广大群众的认可度越高”。

  监督的目的不仅在于形成威慑、根治顽疾,更重要的是,监督视线所及之处,责任之弦要绷得更紧,以筑牢脱贫攻坚的责任之基。建档立卡准不准、扶贫项目实不实、扶贫干部上不上心,是精准脱贫的基本前提。脱贫攻坚需要政策、资金、项目等多元支撑,但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要靠人,要靠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以强化脱贫内力与扶贫动力。“阳光扶贫”推动扶贫工作流程再造和机制创新,也确保了层层传导压力直至基层末梢。责任敲实了,干部群众心齐了,脱贫攻坚便获得了攻坚而进、克难前行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和救灾款被挪用一样,那是犯罪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坚决反对,坚决查处。”保证精准扶贫这个“好经”不被“念歪”,就需要加强对扶贫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让“阳光扶贫”托底精准脱贫,真正把脱贫攻坚做成一件惠民生、利长远的实事、好事。(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