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吕岱:忠于为国 通达治体

发布日期:2017-06-26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吕岱(公元161年—256年),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县人,东吴政权元勋重臣。吕岱本为郡县吏,为避乱而南渡。因做事章法得当,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逐步脱颖而出,后因镇扶山越,屡建殊勋,逐步跻身东吴主要军事将领行列。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为东吴的安邦兴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恪尽职守、唯才是举、为官清廉的优秀品质,更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职责。公元231年,南方平定后,吕岱被召回驻守长沙。公元239年,79岁的吕岱奉命屯军薄圻(今赤壁),与陆逊共同镇守武昌,负责京师防务。吕岱身为年高德劭老将,凡事均以国事为重,与陆逊精诚合作,恪尽职守,做事奋勇争先。近八十高龄,仍然兢兢业业,把国家赋予的职责一丝不苟地完成,上不愧对国家,下不辜负百姓。

  唯才是举,不畏浮云遮望眼。徐原“慷慨有才志”,经吕岱向朝廷推荐,后官至侍御史。吕岱偶有过错,徐原不仅当面指出,甚至还当众评论。有人偷偷地告诉吕岱,他感慨地说:“这就是我器重徐原的原因啊!”后来徐原去世,吕岱伤心地哭道:“以后还会有谁指出我的过失呢!”徐原敢于直言上级的过失和吕岱乐于接受批评的美德,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唯才是举,不因这层关系而演变为利用关系、利益关系。

  为官清廉,任尔东西南北风。吕岱初任交州刺史时,因事务繁忙,历年未能瞻顾家用,妻儿贫乏。孙权获悉后叹息不已,加倍赏赐吕岱家属钱米布绢,并作出规定,每年按例给予供应。并以此为典型,教育群臣。勤政廉政人物从来不是孤独的,古今皆有之。他们的出现也不是刻意培植出来的,是他们心中有国、胸怀天下、严于律己、玉洁冰清的自然体现。

  德高望重,众人美评垂青史。陈寿在《三国志》用2000多字的记载,将吕岱列入东吴“克宁内难,绥靖邦域”重臣之内。晋灭吴后,陆机作《辨亡论》历数东吴栋梁之材,吕岱被列为东吴四大“以器干任职”的名臣之一。

  孙权:“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

  孙登:“吕岱……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孙盛:“夫柔远能迩,莫善于信;保大定功,莫善于义。故齐桓创基,德彰于柯会;晋文始伯,义显于伐原。故能九合一匡,世主夏盟,令问长世,贻范百王。吕岱师友士匡,使通信誓,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灭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孙权之不能远略,而吕氏之祚不延者也。”

  在罗贯中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孙权临终前,交代身后事,吕岱与诸葛恪为顾命大臣。

  公元256年,为东吴操劳一生的吕岱在武昌与世长辞,时年96岁,成为东吴最长寿的大将军。吕岱在弥留之际吩咐家人:“殡葬之时,棺木不用油漆、疏巾布衣。丧葬礼仪务必简单节俭。”其家人一一照办。(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