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访’,实质是有针对性地去了解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真实状态,及早发现纪检监察干部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解决好纪检干部面临的困难,使队伍和个人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仪征市纪委书记罗瑞勤介绍说。
访,在百度百科里的注释有看望探问和询问调查之意。在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中,仪征市纪委立足“访”字基本要义,通过在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家访、回访“三访”活动,切实改变以往说教式监督为主动深入监督,扎实做足纪检干部监督工作这篇文章。
坚持走访互动,看看社会怎么说
“纪检监察干部作为监督执纪的特殊群体,不同于一般的党员干部,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市纪委常务副书记朱明元说,“所以,我们始终将社会的满意度作为队伍建设的风向标,坚持走出去,深入群众征求收集队伍建设和纪检干部作风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仪征市纪委、监察局坚持走基层、接地气,建立健全完善委局机关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基层工作制度,明确每月11日为基层走访日,常态化深入基层了解面上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认真落实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主动深入村(社区)、企业和困难群众,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收集纪检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定期深入基层走访接访,除了解群众诉求,还始终聚焦当地纪检监察干部遵规守纪、规范执纪情况,让社会给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打打分、挑挑刺,从群众言谈中发现问题。”市纪委常委丁虹娟说。
“父亲过生日,我按照要求没有大操大办,但收了一些与我有人情往来老板的礼,当时我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现在感到自己真是太麻麻痹大意了……”一名受到纪律处分的基层纪检干部惭愧地说。
事情还得从去年4月份一次例行走访说起,一名企业负责人无意中提及当地一名纪检干部:他为人爽气随和,与我们不见外,前些日子还去他家吃酒的……在掌握这一情况后,带队领导又接着走访了一些村和站所,发现该同志存在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礼金问题,并对其进行立案调查,给予相应的党纪处理,此事在仪征市纪检干部中引起较大震动。
“我虽然是一名普通党员,但也可以监督纪检干部啦……”在今年的“纪务开放日”活动现场,被仪征市纪委聘为纪检行风监督员的市民翁启明高兴地扬着手中的聘书说。
与定期下基层走访一样,仪征市纪委还通过举办“纪务开放日”邀请群众走进来,进行集中走访征求意见。在市民叶家宜的印象中,纪检监察机关是神秘的。但是这种情况,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而这一切来自于市纪委定期举办的“纪务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咨询台前,干群愉快互动,纪检干部耐心地向市民介绍自身的工作职能;展板前公开展示的市纪委查办各类案件详情,使得市民更集中了解了纪委的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了社会监督针对性。去年以来,该市纪委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大走访活动,共向社会征集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建议36条,发现纪检监察干部问题违纪线索3条。
坚持家访沟通,看看家庭有什么情况
“最近,我家缪标好像在外应酬有些增多,问他什么情况也不说,还让我不要烦,我真是担心……”去年底,一看到上门家访的市纪委常务副书记朱明元,办公室缪标家属陈晓红就开始抱怨。第二天一上班,朱书记就立刻叫来缪主任了解情况。原来,年底办公室工作比较忙,压力大,缪标经常加班加点回去迟,被家属误以为出去应酬了。对此,朱书记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严肃地批评他:工作忙是一回事,但必须要和家人说清楚,否则容易引起误解……
对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家访,发挥家庭作用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是近年来仪征市纪委为干部监督上的又一个砝码。
据了解,该市纪委为切实做好干部家访工作,首先是落实家访分级负责制。市纪委书记负责班子成员家访工作;班子成员负责分管科室和联系单位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的家访工作;委局机关各室和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负责所在部门纪检干部的家访工作。其次是明确家访内容。重点是摸实情、抓监督,对干部家属讲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告知家属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情况和存在的执纪风险,了解纪检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等情况,鼓励家属牢固树立“家庭助廉”意识,常吹“廉政风”、管好“廉政账”,当好“贤内助”。同时,他们还将家访活动作为提任纪检干部延伸考察的一种方式,对家访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访家人,还访隔壁邻居看为人态度和处事风格,访社区看为人是否和谐友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等等。
对于实行干部家访制度,仪征市纪委书记罗瑞勤是这样说的:一方面要掌握纪检干部八小时之外情况,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向干部家属宣传纪律要求,发挥好家庭助廉的作用。
“今年1月份市纪委推送的微信《参加宴请前,党员干部不妨多想想》给我家属后,她还真就我有时在外参加私人聚会较起了劲,还说只准参加家庭聚会……有时还真嫌她“烦”!”月塘镇纪委书记马干虎笑着说。
为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互动,仪征市纪委除了上门面对面与家属沟通交流,还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方便快捷的作用,积极打造网络互动平台,通过委局机关家属微信群和“勤廉仪征”微信、微博,定期向家属推送党员干部纪律规矩要求、反腐倡廉资讯和工作动态等内容,让干部家属及时知晓纪检监察工作形势和纪律要求,不断提升家庭助廉的能力和意识,把好纪检监察干部廉洁自律的家庭关。
“我爱人在市纪委农村工作室工作,经常顾不了家,去年纪委赵常委来家访时,得知我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工作,日子过得不宽裕,他多次协调,帮我就近找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让我既照顾到了孩子,也缓解了经济压力。”干部家属小田感激地说。
针对家访过程中了解到的干部家庭困难,实行“开前门、堵后门”,既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上门,让纪检干部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也有效防范了纪检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这是仪征市纪委开展家访工作的又一重点和亮点。
仪征市纪委通过家访把对纪检干部的生活圈、朋友圈的监督无缝对接起来,做到监督无死角,监督无盲区,构筑起对纪检领导干部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在监督上的问题,落实监督就要从细从小抓起,从实从严抓,只有这样才能让监督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真正体现出组织对纪检干部的关心备至。
坚持回访督查,看看工作对象如何评价
“你在信访件处置回复过程中,违反规定,扩大反馈知晓面,举报人对此意见很大,这样会让群众对我们缺少信任感的,对此你要进行深刻反思……”
去年8月份该市纪委在对一件已结信访件举报人回访时,了解到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信访办理意见回复时程序不规范,擅自扩大了反馈面,给举报人带来被动。对此,市纪委立即按照规定,给予这名纪检干部诫勉谈话的处理。
“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实不实,监督执纪是否做到公正安全文明,我们通过工作回访,把评判权交给工作对象,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市纪委副书记李忠雪娓娓道来。
为进一步规范纪检监察干部严格依纪依规、安全文明开展监督执纪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仪征市纪委实行监督执纪回访制度,定期对信访件、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专项督查等监督执纪工作中涉及的信访举报人、违纪党员干部等工作对象进行回访,详细了解纪检干部在监督执纪过程中遵守办案纪律、履行办案程序、信访件办理结果等情况。
如何保证回访工作客观公正有效?仪征市纪委要求,一是确保客观性。回访工作必须由一名委局领导带队,其中,纪律审查工作的回访,案管室负责牵头,其他非承办纪监室、农村工作室参加回访。其他监督执纪工作,一律由干部监督室负责,确保查访分离。二是确保规范性。对回访的启动、实施、等各环节进行规范,明确回访必须经主要领导签批后方可实施,每次回访不少于三人,并形成回访记录并统一存档。三是确保严肃性。严格回访的结果运用,工作对象对纪检监察干部不满意、提出具体意见或反映具体问题的,由干部监督室汇总,提出处置意见,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函或谈话提醒,情节严重的进行初步核实。
该市陈集镇违纪党员任某被市纪委开除党籍后,在给市纪委一份信中写道:我虽然被组织上开除党籍,我心服口服,毫无怨言,从现在起我要重新做人,五年后还要申请入党……
回访工作的实施从根本提升了纪检干部规范监督执纪工作的意识,也得到了工作对象的认可,从任某的信中我们可以管窥一斑。
仪征市纪委通过开展 “三访”活动,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延伸了触角,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一种主动作为的姿态,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构筑起一张立体式监督网络,促进纪检监察干部自我监督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据悉,该市在抓好“三访”监督的基础上,还在市电视台开设了每周一期的“白沙清风”栏目,组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上镜谈工作,作表态,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打铁还需自身硬,严防“灯下黑”,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