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不求回报的梁玉振

发布日期:2017-09-18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许多艰苦朴素、不图私利的典范,一生付出、不求回报的开国少将梁玉振就是其中的一位。

  梁玉振(1903-1984),原名罗万政,江西宁都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供给部军实科科长,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均担任后勤供给相关的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副部长、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梁玉振几乎一生都在后勤供给部门工作,却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留下一点财富,更没有向组织要求一丝分外的回报。他将毕生都交给了党,用一生践行着他随红军部队离开赣南开始长征时立下的誓言:“遍地黄花映泪眼,忍痛割爱离瑞金。十万健儿过于河,强压怒火上征程。莫道秋去寒冬临,来年回春万象新。毕生听从党安排,肝脑涂地也甘心。”

  梁玉振担任公安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后,地位高了,待遇也比过去好了,可他在战争年代养成的“老抠”的习惯却没有改,有时甚至连亲属都难以理解。他住在西四南魏胡同,去单位上班从不坐组织配给他的车,而是长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妻儿外出,他也从不用公车接送,有时他自己生病上医院也挤公共汽车。在养病期间,如果仍能自己打扫卫生、洗衣服,他绝不请别人代劳。

  梁玉振对家属管教很严。他的儿子毕业后,学校上门征求他对毕业分配的意见。梁玉振没有给儿子找一个好单位,却让儿子去了偏僻艰苦的北苑农场,并且规定每星期只能回家一次。为此,儿子满肚子不高兴。他看着儿子不满的神情,宽慰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与工作会有很多困难,但困难不可怕,他举出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历,说明只要咬紧牙关,一切困难都能挺过来。梁玉振始终认为年轻人在艰苦条件中锻炼锻炼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素质,有利于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到家乡赣州定居后,梁玉振生活依然非常简朴。家乡的父老乡亲来看望他时,他总是热情招待,可他自己却连馊了的饭菜也舍不得倒掉。梁玉振衣着朴素,旧衣旧鞋从不随便扔掉,他的衣服打满补丁,实在不能穿了就留着做补丁用,鞋子也一样,只要能穿决不丢弃。有一次,他从垃圾堆里捡回一双被老伴丢掉的破凉鞋,对她说这鞋补好还能穿一两年。老伴有些生气了,再次把那双鞋扔了,想不到又被他捡了回来。梁玉振病重时,不让医生给他吃贵重药品。他说:“我这一辈子党和政府给了我许多,而我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太少。”

  梁玉振的艰苦朴素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4年,有着52年党龄、56年军龄的梁玉振走完了光辉的一生。当人们向他告别时,竟发现他身上穿的是一件打满补丁的军装,脚上穿的也是一双旧解放鞋。面对众人疑惑的眼神,他的老伴说道:“他连一双新袜子也没有。”

  在梁玉振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是如此“寒酸”,这让人难以理解吗?不,恰恰相反,梁玉振的朴素、执着让人们肃然起敬、久久深思。

  (邱新民 李良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