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六合廉吏》诞生记:探寻廉政文化根脉,拓展春风化雨路径

发布日期:2018-01-26信息来源:六合区纪委字号:[ ]

“这本书的出版发行,使我们转隶人员认识到纪检监察坚持纪严于法、纪前于法,更加注重抓早抓小,给我们做好工作角色转变很多有益的启示。” 刚从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转隶到区监委工作的干部叶金花提到的书籍,就是六合文史第5辑《六合廉吏》。该书从2017年3月份开始筹划,历时近10个月,于2017年底由南京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是六合区着眼于挖掘本域历史廉政文化元素,拓展廉政宣教春风化雨路径一次成功尝试。

廉政教育难,向史实求助

长期以来,廉政教育中存在教育内容理论化、“教条化”倾向,教员不好讲、听众不爱听,缺少引发思考和共鸣的触动点。六合区纪委坚持问题导向,决定在丰富廉政教育内容方面争取有所突破,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六合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有着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能把发生在六合这块土地上的廉吏事迹发掘出来、编撰成册,用地域文化教育影响本地党员干部,这样的教育内容更有说服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六合区纪委宣教部门经六合区政协委员、区监察局副局长毛声录引荐,拜访了六合区政协委员、南京市作协会员刘荣喜老师。刘老师在长期从事六合传统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一直感觉到六合古代廉吏事迹在全国层面上来看也有一席之地,如果深度挖掘,会给六合文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得知六合区纪委想法后,刘老师表示会尽全力担负收集编撰工作。“但是要从浩繁的文献材料里,把廉吏事迹归集整理,工作量可想而知,我在医院工作任务也很繁重,几乎每天都要门诊,能不能在集中时间内完成……”刘老师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动力来自南京市政协、六合区政协大力推动支持。六合区政协长期注重区域史籍发掘整理,每一届政协期间均编纂1-2期《六合文史》。当时新一届政协刚成立不久,正准备把文史编纂提上议事日程,非常赞同区纪委宣教部门和刘老师想法,表示此项工作意义重大、将给予全力支持。“党外人士积极探索完善政权监督体系,做法源远流长。大家都熟悉的“窑洞对”就是发生延安时间,当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和毛泽东主席一起探讨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现在我们六合区政协和纪委一起挖掘六合廉吏事迹,有根有源,顺势应景。”六合区政协季文群秘书长当时给予高度肯定。 之后,六合区纪委、政协主要领导间高位对接,区政协在平台、经费、协调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撑,南京市政协领导对书籍公开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该书如期在今年“两会”前公开出版发行。

为广泛征集文献史料,在六合区委宣传部门配合支持下,六合区纪委、政协联合在《今日六合》报、“六合发布”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征集通知,许多对六合历史有研究的本地文化名人、学者应征投稿,历代廉政官员的家属及后人也主动前来提供相关史料文物。六合区地方志办公室朱振堂出于对整理六合史志资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退休后仍然坚守在编纂方志一线。他看到征集通知后,在繁忙工作之余加班加点整理手头廉政官员事迹,为创作稿件积极联系廉政官员后人,先后数次亲往区纪委宣教室探讨稿件创作和文稿校对。“您们也太客气了,我一辈子就爱好这个,乐此不疲,能参与其中就已经很快乐了,不需要解释。” 后来出于体例考量,根据编委会调整意见,朱老编撰的近代廉政官员未能收入该书,朱老跟前来专门解释的纪委同志这样动情地说。书籍征集出版过程中,晓之以众、部门联动、广泛关注等做法,实现了将廉政宣教融入廉政书籍编撰过程目的,践行了六合纪委发挥宣教资源集聚部门优势做好廉政宣教的“大宣教”工作理念。

“四有一突出”,以史实说话

粗略统计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六七家区县一级纪委编撰本地廉吏故事书籍书并公开出版发行,《六合廉吏》在体例内容上如何定位,如何突出特色亮点,一直是编委会着重策划的重点问题。六合区纪委坚持“追寻本地廉政文化根脉,增强本地廉政文化自信”初衷,以“真实还原”为编辑基本遵循,在宏观把握、微观取舍下足功夫,将挖掘范围限定在现有史书上公认的古代廉吏,着重选取有史志文献资料记载的廉政事迹,确保宣教口径不偏、重点不移,切实增强廉吏事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而提高其说服力和可信度。编委会最终确定17位古代廉吏作为编撰对象,时代跨度从南北朝至明清时期。

“挖掘历史廉政文化元素,就是探求文化根脉,就应该体现根的本真,脉的源流。”市纪委宣传部部门同志充分肯定了刘荣喜老师这一想法,在总结市纪委编写《南京历史上的清官》经验基础上,针对全国范围内国学热方兴末艾之势,提出了“四有一突出”编写原则,即有考据、有文采、有内涵、有地域特色,突出廉政主题。按照这一原则,编委会针对一般受众群体,确定将17位古代廉吏近60则廉能故事以白话体形式在书的前半部分展现,组成了该书第一部分“廉吏事例篇”。同时,为满足具有一定古文基础和品鉴历史文献能力的受众阅读需求,确定将古代廉吏事迹相关的方志、文集、笔录等古代文献收录其中,作为书的第二部分“廉政史料篇”。鉴于明代廉吏董邦政存世一本《六峰政纪》,该文献初为手抄孤本,几经辗转才得以面世,对当地政治经济地理社会文化传承有很大价值,遂收录该书作为第三部分“旧籍丛刊篇”。来自六合区街道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翻阅该书时说:“我家孩子正在上高中,他爱好古文,可以从中读到 ‘廉政史料篇’文言文版人物传记,感受古文的美;又可以阅读“廉吏事例篇”白话文人物介绍,古今对照鉴赏,能促进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润物细无声,用史实育人

经过不懈努力,本书所有篇目定稿,最终定名为《六合廉吏》。在六合区第四届政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六合廉吏》向委员进行了赠阅,得到了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评价。六合区政协委员、区监察局副局长毛声录说:“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廉洁宣传阵地建设非常重要,传统、优秀、正面的廉洁宣传不去占领,腐败东西就会滋生蔓延,崇廉尚洁的氛围也很难形成。”相信这本书在弘扬优秀地域文化、倡导清正廉洁理念、提升本地文化自信等方面将起到很好作用。

六合区竹镇镇张嘉禾老师,从该书廉吏唐诏“坚守廉誓、默通孝道”事实基础上,主创廉政小话剧剧本《唐诏挂印》,现该剧已委托六合区雄州街道艺术团排练演出。该艺术团团长达祥生在演出筹办协调会上曾感言:“廉政文化演出对观众的感染影响力量是很大的,观众全身心投入欣赏精彩剧目时,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心灵的净化,纪检监察更加重视廉政文艺,是新时代新气象。”他期待,这部小话剧能为营造良好的政风社风做出贡献。

该书除了可以作为本地党员干部学习教材外,也为全区学校廉洁宣传教育提供了难得教材。文白对照编写体例为学校老师同学研究学习古文提供了便利;本地人阅读本地历史,也能调动人们阅读积极性。六合区教育局干部郑和贵认为,《六合廉吏》是一本优秀的思想品德教材、历史教材、语文教材和乡土教材。“我们将积极建议向全区中小学生推荐阅读,使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廉洁意识,从小就明确是非清浊,期待学生们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对父母进行传播。”郑和贵说。

六合区龙袍街道纪工委书记陆辰认为,用发生在六合大地上的廉政事迹教育本地党员干部,增强了我们廉政教育说服力。“下一步我们将在廉政党课中广泛引用书中的素材,条件允许时我们还将依据书中基本事实进行再创作加工,以丰富多样的文艺形式教育感染龙袍的党员干部。”

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文化自信,增强“不想腐”自觉的重要抓手。在谈到如何充分发挥该书宣教功能时,六合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常敏说:“我们区纪委常委会已经研究决定,依据书中廉吏故事创作白描画,以图文并茂形式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投送,努力让六合廉政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六合廉吏》公开出版发行,充实完善了廉政宣传教育基础数据库,迈出了挖掘六合历史廉洁文化重要一步,六合区纪委将专题研究措施办法,让该书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努力让书发挥更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六合区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秉持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亦是纪检监察主责主业理念,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下一步我们也将持续推进廉政文化示范点、教育示范基地等各项廉政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净化我区政治生态中的作用,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思想堤坝。”六合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姚瑞平表示。(吴宁  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