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拒礼为开廉洁风

发布日期:2018-01-26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要筑牢拒礼防线,思想上多一些“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清醒自觉,行动上多一些“不畏人知畏己知”的坚定果决,始终保持“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涨船高岸不移”的心态。

  相传,北宋包拯过六十大寿时,寿礼一律拒收,并命他儿子包贵和王朝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道,第一个送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的太监。包拯对皇上送来的寿礼照样拒收。老太监便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王朝把诗拿给包拯。包拯在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一个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过生日时,别人送点礼品也无可厚非,然而包拯想到的是此例一开,会助长送礼收礼之风,于是拒皇帝之礼于门外。这种“拒礼为开廉洁风”的精神何等可贵!

  自古以来,许多廉洁官吏都采取不同方式拒礼,或题文自勉,心中自拒;或先声夺人,明牌告示;或晓之道义,当场拒绝;或薄受厚馈,婉言相拒;或援引案例,借以示人;或公之于众,以儆效尤;等等。明朝永乐年间,监察御史吴讷奉命赴贵州巡视,返京途中,贵州地方官员派人追送百两黄金。吴讷不启封,挥毫在礼盒上题诗回绝。诗曰:“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言下之意,即使你勉强塞给我了,到前边我也要扔掉,绝不会收受。持金者无奈,悻悻而返。

  共产党人更是把拒礼纳入制度规定。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六条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不送礼”。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拒礼信:“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还这样做是不好的。现在周总理和邓大姐从他们的薪金中拿出一百元寄给你们作为藕粉等的偿付价款,其他的一些针织品以后有便再带给你们。”

  然而,有一段时间,“你送礼,我办事”这种怪象蔓延开来,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却成了相互利用的交易手段。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抓住逢年过节、子女上学、红白喜事等机会向官员送礼。一些党员干部也利用手中权力,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生病住院等时机大肆收礼。这类的送礼和收礼,实质是权钱交易。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收礼送礼风大有好转,但由于多年的积习、巨大的惯性,在一些地方还没有根本刹住。此风严重腐蚀党员干部,败坏社会风气。究其原因,不过是贪欲作祟,心存侥幸。

  当官拒礼,不是小事一桩。抵制送礼收礼歪风要靠自律,拒礼必须正身清心。清朝有名的清官叶存仁为官30多年,从未收取过任何礼品。有一次,他离任升迁时,僚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只却迟迟不启程。直到夜半时,才见一叶小舟划来。原来,僚属们为他带来了礼品,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来。叶存仁挥笔题写一首拒礼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叶存仁把礼物退回后,轻舟简从,飘然而去。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要筑牢拒礼防线,思想上多一些“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清醒自觉,行动上多一些“不畏人知畏己知”的坚定果决,始终保持“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涨船高岸不移”的心态,对于那些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送礼者,坚决拒之门外。(范仁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