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清风纪语 > 列表

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更宝贵

发布日期:2018-01-04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

“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听完2018年的新年贺词,每一个国人都被习近平主席深沉的为民情怀所感染、所感动,也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更大获得感。其实,人民当新年贺词的主角,不只是今年,而是每一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3万多字,有200多次提到“人民”,4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足见人民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享有愈来愈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体国人,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当今的政通人和,和历史上两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对执政者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是对普通百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谓,执政者跳不出历史周期率,老百姓摆不脱横竖受苦命。

这两个历史现象都常被提及,也多有精彩论述,把二者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它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个现象受制于第二个现象。正是因为首先考虑的都是自身权力的稳固,而究竟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只是副产品,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只是将人民当成达到自己目的之手段,于是兴亡百姓皆苦,自然兴勃亡忽。所以,这两个现象并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恰恰是由于人的意志违背了真正的历史规律所导致。这个真正的历史规律,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循着这个思路,重新审视黄炎培与毛主席著名的“窑洞对”,不难发现,黄炎培的提问还停留在维护统治的层面,而毛主席的回答已经触及了关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核心密码,开始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

这个密码,简单到只有两个字:人民。这条新路,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到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逐渐“强起来”……人民立场,自建党伊始,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果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咏叹只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况且这“天下”也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义上的天下,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第一次将这种理想变为现实,而且在“天下”后面加上了大写的“人民”二字。

毋庸讳言,现实中的确有一些人配不上党员的身份,对不起人民的信任,甚至为了满足一己私利干了不少与民争利、损公肥私的事;也必须承认,一些群众还没有很好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但要明白,群众痛恨作风不良和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只是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健康的党;群众对自身困难的抱怨和牢骚,也正是我们党为之努力的方向。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谁也不想看到那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让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质的展现,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哲学的又一次重要表达。

是的,没有一种初心,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高尚;没有一种使命,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伟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可宝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一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