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推动人前进的无形力量。近期,我们东关街道在全力打造南河下家风展示片区,我作为街道纪工委的一员,全程参与了其中,看多了别人的家规家训,我也想起了我的家。
我的奶奶曾是一名基层的老纪委书记,许多年前她如何开展工作我是无法亲身经历了,退休后她将一腔工作热情都倾注在了子孙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事业上。小时候,我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奶奶会给我的小伙伴们很多零食和零花钱,而我的奶奶给我的都是大道理和长篇大论的说教,我也会很羡慕别人家的奶奶都会去接小伙伴放学帮他们提书包,而我的奶奶连下雨天都不来接送我,说是为了磨练我的品质让我自己往返。长大了之后我就更羡慕别的小朋友了,别人家的奶奶在他们回家的时候总能做上一桌好菜,而我的奶奶不是去了东家调解矛盾,就是去了西家调停纠纷。
近年来,社会上都在提倡挖掘家规家训,倡导廉洁齐家,我很认真地问了奶奶,我说:“老书记,你写两条家规家训啊,我也好标榜自己是有家规的人啊!”老太太也很认真地回绝了我:“咱家没有家规,平时该教给你们的都教了,自己去学习体会,自己总结家风精髓。”
说实话,我也懵了。家里似乎真的是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的,但是我的家里确实是有着那么一股子浩然正气的。
很小的时候,我和小伙伴春游后回家,奶奶看到我头上的花环问我是哪里来的,我老实说,几个小朋友一起摘的花手工做的环,奶奶很生气,责备我不守规矩,我回嘴说又没人看见,奶奶越发生气,觉得我见着了花花草草就忘记了家里的教育,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说的“没人看见也要守规矩”。诚然,插队的人大多能早些得到自己要的,闯红灯的人大多能早些到达目的地,然而,这些能成为不守规矩的理由吗?习主席说:“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既然立了规矩,就必须好好遵守。“非己勿贪、 纤毫勿占”,不仅要体现在工作八小时内,在工作八小时外,纪检监督覆盖不到的地方更应该如此。
年纪大了一点,到了我过二十岁生日。那是十八大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家家户户有点大事就要办酒,过寿要办酒,结婚要办酒,办酒就要收礼,而且礼金也是水涨船高,跑的比CPI快多了,那年奶奶也给我在镇上的饭店张罗了几桌酒席,我还很替奶奶开心,这么多年出出去的礼金终于有理由收点回来了。我还在很开心地逗老太太收回来的礼金给她报个港澳游的旅行团让她出去看看,奶奶有板有眼地跟我说:“咱家这次不收礼。”我一脸诧异,觉得您老退休这么些年了,正常的人情往来,又不是行贿受贿,为什么不收礼。奶奶又给我解释道:“咱家饭要吃,酒要办,但是礼坚决不收,别人家收是别人家的事情,从我家开始,不收了!”那一顿饭,我还记得,吃得是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在小镇上算是开创了办酒不收礼的新河,据说在这之后好多家也跟着不收礼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我们这些纪检工作者,不就是应该有先人一步的意识吗?不就是应该在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吗?不就是应该带头引领社会的良好风尚吗?
前段时间,单位发文任命了我为纪检干事,我第一时间向老太太进行了报喜,老太太想了想,送了四个最时兴的字给我“不忘初心”。老太太给我讲她的年轻时候,她做纪委书记的时候,也有人给她送过礼,也有人希望她能手下留情,但是她不以“小节无碍”纵然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那时候她有四个孩子要抚养,但是依旧能自觉给欲望安上闸门,不犯廉洁从政的第一错,现在的我们,生活压力要比那时候小很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呢?
我们纪检人的队伍是执纪的队伍,我们这支队伍要是自身偏出一寸,纪检监察事业就可能偏出一丈。我们的每一步都关乎着党的形象,都关乎着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更要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纪律担当。
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人!(广陵区东关街道纪工委 吴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