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积不大却功能齐全:23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谈话室、档案室、信访接待室、监控室等工作必需的功能室样样俱全,墙上悬挂的岗责流程、“十不准”行为规范以及回避、保密、档案等规章制度更是醒目。
这里,人员不多却责任重大:18名工作人员和109名监察联络员个个都是监察战线上的精兵强将,他们紧盯着全区8个乡镇(街道)109个村(社区)的3600余名监察对象,将监督的触角不断深入。
10月31日,苏州市监察员办公室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相城区监委推出监察员办公室成为与会人员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完善的配套保障,还是过硬的人员配备,都赢得了大家一致点赞。
点赞来源于扎实的工作。今年以来,相城区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两手抓、两手硬的理念,全面推进“监察员办公室”建设,走出了一条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路径,也形成了监察员办公室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相城答卷”。
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主任刘乐明说:相城的先行先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推开监察员办公室工作,积累和提供了宝贵经验及借鉴。
夯实“有形覆盖” 打牢发展基础支撑
“这些费用都要开正规发票,白条入账是绝对不可以的……”11月15日,走进位于元和高新区的相城区监委第一派出监察员办公室,一场抓早抓小的提醒谈话正在一般性谈话室里有序进行。监控室里,谈话全程正实时反映在监控视频中。
作为相城区最前沿监督的重要阵地,这个两层的监察员办公室井然有序地设置了2间一般性谈话室、1间监控室、1间信访接待室(医生值班室)、2间办公室、1间会议室和1间档案室。
“有阵地才能打好基层反腐监督的持久战。”相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徐华峰表示,作为实现一线监督功能的有效抓手,场所建设一定要以标准化、规范化为目标夯实基础强根固本,真正将“有形覆盖”落到实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本着既充分保障又精简务实的原则,4月份以来,相城区盘活了元和高新区、太平街道的闲置办公用房,通过一系列“小动作”使其发生了“大变化”:7月9日,相城区监委第一、第二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分别挂牌成立。
设施齐全,人员也要到位。为配优配强工作力量,相城区监委输送了一批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打铁人”到一线。其中,第一、第二监察员办公室各配备了1名负责人,1名专职监察员和5名兼职监察员。相城区监委第一派出监察员办公室负责人李伟国,就曾在区检察院工作多年,在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预防职务犯罪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为深入解决“监督谁”这一问题,监察员办公室还配套建设了完备的信息系统。围绕“行使公权力”这一关键,精细排查监察对象,将片区内3600余名监察对象信息全部收录在库,并在相城区监察对象数据库的基础上,分设监察员办公室子系统,详细记录监察对象个人基本情况、问题线索、违法违纪情况3大类信息,构建监察对象“廉洁”数据库。
自分管监察员办公室以后,相城区纪委常委、监察委员蒋永东比以前更忙了。“以前有些普通监察对象不属于行政监察法的监察对象,又不在纪委监督的范围之内,情节较轻的问题很容易出现‘法办够不上,党纪不适用’的局面;还有的基层纪检人员对法律、政策吃不透,遇事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可不一样了。”蒋永东对加大基层一线的监督力度充满了信心:“有了监察员办公室,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也都高了起来。”
推动“有效覆盖” 撬动基层监察监督“新支点”
“这个岗责流程图太实用了,要拍下来。”在全市监察员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对相城区监察员办公室的考察现场,参观人员纷纷拿起相机将监察员办公室岗责流程图“收入囊中”。
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用参观人员的话说,“谈话函询怎么谈?线索管理怎么管?初步核实怎么核?立案调查怎么查?……这些案件办理的主要关键环节都能在这6张岗责流程图上一一找到答案。”
为清晰直观展示工作要求和严格规范工作流程,相城区针对监察员办公室运用“第一种形态”、线索管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审理处置等重点工作,依据监察法、省监委“1+N”制度体系,绘制了岗责流程图。
7月25日,相城区监委第二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对何某涉嫌职务违法一案立案调查。作为监察员办公室成立后的“第一案”,所有办案人员可谓慎之又慎。在案件查办的过程中,按照“岗责流程图”,逐步实施线索管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审理处置等业务程序,充分行使被授予的立案权、调查权、处置权。
然而“放权”并不等于放手不管。对何某调查和处置的每一步,相城区监委第二派出监察员办公室都按照《相城区监委派出监察员办公室权力清单》严格审核,杜绝滥用职权、利益输送、徇私舞弊等行为。
强化内部制约,把监察人员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只是相城区探索监察员办公室规范高效运转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制度设计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相城区监委着眼于监察员办公室运行管理,共创新制定了13项制度。围绕业务运行,制定监督、调查、处置规则,探索交叉监督等4项制度,明确职责边界和操作规则。围绕监督制约,制定了加强对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工作监督的实施意见等3项制度,织密内部监督网;围绕日常管理,制定推动兼职监察员规范化履职等6项制度,确保工作井然有序。
13项制度的明确,折射出相城区监察员办公室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 迈进的决心和成果。
前不久,省纪委领导在苏州调研时对监察员办公室工作提出了强化交叉监督、强化内部制约和强化督促指导三点具体要求。而这三点,在相城区的13项制度中,都有很好呈现。
其中,《相城区监委关于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开展交叉监督的工作意见(试行)》实施片区联动、人员回避、异地交叉,并组合形成6种具体监督方式,切实提高了基层交叉监督实效,有效破解“熟人社会”难题;《相城区监委关于加强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工作监督的实施意见(试行)》从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三方面制定规则,确保监察权正确使用;《相城区纪委区监委关于推动兼职监察员规范化履职的工作制度(试行)》从工作例会制度确定了周、月、季度会议召集人和主要内容,充分发挥监察员办公室的指导督促作用,进一步督促推动乡镇纪委深化“三转”。
“机制上的创新可以撬动整个基层党风政风和干部公职人员法纪意识的改善,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提升,让监察员办公室的各项保障制度更加务实管用、贴近基层、精准有效,创造更加有利的实干氛围。”徐华峰表示。
“网格化+联动式”监督模式 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社区未将第三季度的党费缴纳明细及时张贴公示、有居民反映社区‘331’整治后有回潮现象……”打开元和高新区富元社区监察联络员张笑霄的廉情记录,基层党建、民情民意和民生方面的监督记录一项项“赫然在列”。
像张笑霄这样的监察联络员在相城目前有109名。在派出监察机构试点工作以来,相城区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相城区监委关于实行监察联络员制度的工作意见(试行)》,选聘农村(社区)监察联络员,设置基层监督“前哨”,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109名村级监察联络员作为村级监督的“生力军”,一开始,相城区监委就按照“廉洁奉公、熟悉民情、敢于监督、实事求是”的选人原则,经各村社区党组织和所在乡镇街道共同推荐,由相城区监委聘任。监察联络员在聘任后被授予建议、询问、监督、检举等权力,通过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履行发现、提醒、报告三项工作职责。与此同时,相城区还制定了廉情监督“个性+共性”清单,为监督指明方向。
“共性清单是针对村(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基层党建、村务决策、监察对象作风和民生监督等8类30项日常监督内容,个性清单是结合各村实际和廉政风险因村而异制定作为共性清单的补充。”相城区监委第二派出监察员办公室负责人许纯柔说,“比如有些拆迁村,牵涉到是否优亲厚友、中饱私囊等;工程建设较多的村会牵涉到项目是否按照民主决策、按规定立项等,这些廉政风险点不可大而化之,必须要有个性化监督。”
如今,人手两份的清单正在污染防治、“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督查中发挥着重要的“导航”作用。
“有村民问这次承包出去的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钱,什么时候进行信息公开。”黄埭高新区冯梦龙村监察联络员毛海荣近日收到村民对工程的反映后,第一时间对村里做出提醒。
根据监察联络员反馈的信息及提出的建议,村里立即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书面公开等形式告知村民,无异议后再组织施工。该做法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拥护。
以村级监察联络员为基础监督网格,相城区还创新探索 “网格化+联动式”监督模式,全面开启监察监督“一张网”。
从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纵向三级联动和片区内横向联动监督机制,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同向发力;到建立工作例会、廉情研判等工作机制,发挥兼职监察员作用,加强与乡镇(街道)纪(工)委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有效解决力量薄弱、办案经验不足的痛点……目前,打通纵横联动和构筑监督合力的“一张网”正不断激发起监察联络员“贴身监督”的优势,加速村级监督力量撬动,推动实现监察监督覆盖“最后一公里”。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激活“一线探头”实效
9月28日,相城区黄埭高新区某镇属集体公司副总经理徐某,因玩忽职守被给予记过政务处分。
10月24日,相城区元和高新区众泾社区第一党支部委员汤某,因涉嫌违反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被立案查处。
10月25日,相城区某镇城乡环境管理中心报账员陆某,因涉嫌玩忽职守被立案查处。
……
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依托先行先试,全面推动监察员办公室高质高效运转,相城区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两个监察员办公室已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问题线索8人次,立案调查职务违法案件8件。其中,经济类案件6件,失职渎职类案件2件。
“经济类、失职渎职类案件取证要求高,以前交给基层去办理十分困难。”徐华峰坦言。改革试点以来,最明显的就是办案质效有了“三大提高”,一是办案效率提高了,原来需要很长时间办理的案件现在一周就能办理完毕;二是案件质量提高了,监察员办公室专业力量介入主导,统筹调动监委各方面资源,有效避免了证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三是线索成案率明显提高,原先经济类等复杂案件无法成案的,现在可以办理结案。
对此,黄埭镇纪委书记朱晓感受很深。他说:“监察员办公室统筹使用片区内纪检监察力量,有效弥补乡镇(街道)纪(工)委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不足等问题,工作合力进一步集聚,此外,还开展监督指导,联合开展日常监督,推动乡镇(街道)纪(工)委深化‘三转’,监督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积极适应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创新监察员办公室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监督模式,探索建立村级监察联络员制度……随着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的理念、制度和方法正渗透进监察员办公室的方方面面,成为撬动基层监察的有力工具。“监察员办公室的落地让一线监察监督落实有了更好的平台,也真正让公权力处于无死角监督,在阳光下运行。”群众身边的公职人员开始对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基层监督开始发挥出实实在在威力,但深化改革实践、探索有效路径永不止步。“下一步,监察员办公室还要继续从监督上破题,将监督挺在前面,通过监督防患于未然,通过监督发现问题线索,主动作为。”在11月初的全区纪检监察工作例会上,徐华峰向大家阐明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通过进一步优化交叉监督、监察联络员等制度,找准监督定位,用活监督手段,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将改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