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2020改版 > 清风故事汇

一个从未谋面的亲戚

发布日期:2018-03-14信息来源:姑苏区纪委字号:[ ]

快下班了,妻子从单位打来电话,要我下班后陪她去解放军100医院看一个亲戚。我听了一头雾水,笑着问你在苏州哪有什么亲戚?妻子解释说,是老家的大姨来苏州看病了。说了半天,对于这个大姨我还是没想起来。妻子有些生气了,吼了一句,就是老公很耿的的那个大姨啊?

我的脑海里终于有了一丝印象,这个大姨和我岳母在一个单位,因为性格相投,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以姐妹相称。我从来没见过大姨和大姨父,但是平时从妻子一家人口中却听到了关于这一家的一些逸事。所谓逸事,更多的是关于大姨父一些很耿、很倔的事迹,其中多年前的一件事我记忆犹为深刻。

大姨父退休前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说起来也算是有点权力的人。大姨父给家人定了一个规矩,家里人不允许以任何名义占公家的便宜,不准打他的旗号去办私事。他有一句口头禅: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也不拿公家一针一线。大姨和子女知道他的脾气,平时也比较注意,不去点他这个雷。

大姨一家生活俭朴,家俱都比较老旧,大姨父又不准添置,说能用就行。大姨看到其他同事朋友家新添的衣柜、书橱,好生羡慕,又无可奈何。一次,大姨去单位找大姨父,在院子角落看到一堆废弃的木板,就问门卫怎么回事?门卫说单位一些旧家俱太破旧了,就拆散准备扔掉了,你要看着合适可以拿回家,挑些出来还可以用来打个家俱。大姨笑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家那位的脾气,我可不敢拿回去。门卫说,你干吗拿回家,送到木匠家里打好了拿回家不就行了。大姨一听心动了,连声感谢。

到了下一周,乘着大姨父不在单位,大姨用三轮车悄悄地把废木材拉了出来,她把品相好的旧板子全挑了出来,送到了木匠家里,说是要做一个柜子。木匠看了板子直摇头,说破损得有点厉害不好做。大姨好说歹说,木匠终于答应接下了活。刨平、切据、打磨、上漆,过了一个多礼拜,一个新柜子总算打好了。

大姨提心吊胆地把柜子拉了回来,路上想了半天说辞。没想到,回到家,在大姨父的连番审问下,很快就露了馅,夫妻俩也大吵了一通。气得暴跳如雷的大姨父,也不知从哪找出一把斧头,不顾大姨的阻拦,几下就把柜子劈得稀烂。家里一片狼籍,大姨哭泣不止、浑身立抖,抱着两个孩子一个劲的说着,这日子没法过了,没法过了。这件事情过去后,夫妻俩冷战了好长时间。很多年过去后,大姨说起这件事,还是很伤心委屈,摇着头说,都怪自己命运不好,碰上这么个又倔又耿的人。

在去医院的路上,我又聊起这件事,妻子笑了笑,还有一件事,说出来你会更惊奇。妻子原来在一家银行工作,一天,在窗口竟然看到了大姨父来办事,她连忙热情地打招呼,问办什么业务。大姨父看到她后,先是打了声招呼,说是要办一笔储蓄业务,然后竟然说,你在这上班,我来办业务,对你不大好,我要换个网点,说完话径直走了。妻子问我,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走吗?我说不知道,妻子说估计是这样:大姨父怕因为有亲戚在窗口,会在业务上特殊照顾他,对亲戚的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

妻子说,大姨父前几年已经离世了。大姨父虽然有时会耿得有点不通情理,但其实平时通情达理、待人和气,本人很有学识,对子女教育也很重视,两个孩子人品都很正直,个人事业发展得都很好。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想了很多。从古至今,为官为吏,关于公而忘私、公私分明,名言警句很多,清官逸事更是不少。清代的张伯行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白居易从杭州离任时为带走两块山石懊悔不已,“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南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一官员晚上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

这些故事、警句对我来说,教育意义自然匪浅,然而面对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时,我脑子浮现的始终是这个亲戚的形象,从未谋面,所以形象模糊,然而印迹却最为深刻。(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