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2020改版 > 清风故事汇

刘怀慰:千古廉吏第一人

发布日期:2018-03-19信息来源:六合区纪委字号:[ ]

刘怀慰(447~491),本名闻慰,字彦泰,陕西平原人。南齐大臣。齐高帝建元年间(479~483)曾任齐郡太守,郡治在六合瓜埠(今六合区雄州街道瓜埠社区)。史料记载中,刘怀慰是六合最早的得到公众一致认可的廉吏。

修城安民接重任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频繁动荡、政治经常变迁的时期。南朝宋文帝对北朝北魏发动北伐,先胜后败。北魏鲜卑人一怒之下,率军南下,并将当时北方汉人斩尽杀绝。六合地区是北人南迁的主要定居地,曾设棠邑、尉氏等侨县。战争之后,长江之北一片荒芜,人烟绝少。

公元479年,南朝宋将领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改元建元。萧道成在六合设立齐郡,郡治设在瓜埠,管辖以瓜埠为中心的六合和仪征的部分地区。齐郡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京畿的北部防线。齐高帝任命刘怀慰为齐郡太守。《南齐书》记载:“议者以江右土沃,流人所归,乃置于瓜步,以怀慰为辅国将军、齐郡太守。”齐高帝对刘怀慰寄予厚望,将齐郡的一切文武大事均托付给了他:“齐郡土地肥沃,是国本所在,现在我把这一重任全权委托给你,望你不负所托!”并赠给他玉环刀一口。

刘怀慰接受任命之后,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城防,修筑城廓,在瓜步山侧建瓜步城;一方面收聚流离的乡民,让他们返回六合。同时鼓励返乡的农民开垦荒废的田地二百多顷。又主持整治水利,挖开有水则湖、无水则干的沉湖,保证田地灌溉,大力发展农业。这些举措不仅安置了返乡的民众,同时为京城和军队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深得齐高帝的赏识。

千古廉吏第一人

刘怀慰自幼坚守孝道,有恩有义。在为父服丧期间,刘怀慰“不食醯酱”,冬天不穿棉衣,一心抚养孤苦的弟弟妹妹,侍奉孤寡的母亲。而让后人最赞赏的,还是他的清廉自守。

据《南齐书》记载,刘怀慰官居要职,手掌重权,常有人请益,他从不接受带着礼品来拜见的客人。有一次,客人给他带了一斛新收的大米,请他尝尝鲜。刘怀慰端出家里的麦米饭给来人看,婉拒道:“我家的粮食都吃不完,谢谢您的心意,收起你的新米吧,就不麻烦您了!”不仅如此,为了表示不接受馈赠的心迹,刘怀慰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廉吏论》。为了解各地官员的廉政情况,齐高帝曾派兖州刺史柳世隆暗访刘怀慰辖区。结果,官意民声对刘怀慰都是一片赞美,没有听到任何对他的抱怨。柳世隆据实报告齐高帝。齐高帝看后,发布手令予以嘉奖,并提拔刘怀慰担任秦、沛二郡的都督,并赐给他留在京城的妻子、儿女三百石米。史载刘怀慰著有文集十卷,惜不传世,《廉吏论》也没能流传下来。

刘怀慰廉洁自律的操守受到了有识之士的称道,后世皇帝对其屡屡怀念。柳世隆还曾写信赞赏他的廉行:“胶东流化,颍川致美,以今方古,曾何足云。”意思是胶东、颍川能化育百姓,使风俗归于淳美,以现在的政绩与古人相比,古人又哪里值得夸耀呢!齐明帝即位后,曾对仆射徐孝嗣说:“倘若刘怀慰还健在,我朝决不会担忧没有廉吏清官了。”

刘怀慰的廉洁故事流传很广,见于大量的后世文献。宋类书《册府元龟》卷六百七十九“牧守部·廉俭”条、明代黄汝亨辑《廉吏传》、明代杨昱著《牧鉴》、今人舒畅等人合著的《历代廉吏录》等,都对他的事迹有所收录,使其清廉美名得以流芳百世。(刘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