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一部被誉之为“中国脱贫奇迹真实写照”的电影《十八洞村》隆重上映,而影片的原型正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的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毫无疑问,“精准扶贫”理念自此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法宝”和“金钥匙”,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随之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
斗转星移,物移景换,回望来时路,岁月的足迹深刻而温暖;五年过去,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雄关漫道,砥砺前行,展望新前景,催征的号角激昂而振奋;实现全面脱贫还有“硬骨头”要啃,还须戮力同心冲锋向前。但毋庸讳言的是,就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却仍有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逆流而上、顶风乱矩,对于贫困户的“糊口钱”“养命钱”也敢动念,也敢伸出黑手,或截留或冒领或挪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让本该满溢阳光的扶贫领域沾染了不该有的色彩,这也恰恰成为精准扶贫路上的“不谐之音”。
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综观扶贫领域的种种乱象,由此,笔者不禁想到早在淮北根据地建立伊始,针对某些指战员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军需物资等问题时,刘少奇同志发出的愤慨疾言,“不得乱来”!战争时期,军需物资意味着什么?和平年代,贫困人口的扶贫资金又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一言以蔽之,精准扶贫“不得乱来”!
无须赘言,“清风正气满乾坤”是每一个个体单元共同的心之所向,但仅从精准扶贫来看,依然可谓暗流时有,任重道远。当然,极少数的“黑手党”“黑衣人”若能主动缩回黑手、弃暗投明再好不过,但笔者认为,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似乎显得更为紧迫和必须。只有扎紧制度笼子,且让笼子每根脉络流淌着法纪高压电流,让以身试法、以身犯纪者凡“触笼”必然付出惨痛代价,敬畏之念、为民之心或许才能得以更好强化。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说,要充分运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有效载体,推动平台与职能部门业务系统深度对接、常态联动,对扶贫对象、资金使用、项目运行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认真审核、精准监督,同时要持续加大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频度密度,致力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发现查实问题实行“一案双查”。亦唯如此,才能通过工作力度的切实加码,真正确保扶贫资金到达率和精准度,并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已经发出,责重山岳,时不待我。换言之,也正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笔者坚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迎难而上、一鼓作气,群策群力为民想,撸起袖子加油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高质达成,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由衷点赞!(朱冠军 张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