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2020改版 > 清风故事汇

外婆的尺

发布日期:2018-05-15信息来源:扬州市纪委监委字号:[ ]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街边在放《外婆的澎湖湾》,我轻轻地跟着后面哼,寻着这悠远的歌声,思绪飘回了外婆那里。外婆过年就九十了,想起外婆,特别难忘的是她的那把木尺。

  外婆擅长做鞋,做“虎头鞋”更是一把好手,不管什么废布料,在她眼里都是有用的,在她手里都是活的。一双小小的“虎头鞋”,从鞋面、鞋帮、衬里再到鞋头的老虎脸的制作,十几道工序,这当中都离不开那把木尺,左量右画,很讲究,一点点差错都不行。她总是说:“尺量不好,就做不像样了,小孩穿着就不舒服”。她也老是告诫我:“大如啊,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得细心,马虎不得”。那时候我似懂非懂,但我直点头,我知道那是对的。

  外公知道外婆喜欢针线活,他挑上等桃木为外婆做了这把尺,外婆自然很是喜欢。苦对外婆不算什么,不管是三年自然灾害中的忍饥挨饿、一直以来勤俭持家的辛劳,还是外公的离世,都从来没有削弱她的乐观和坚强。外公走后,教育子女便是她这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的头疼之事,这把尺成了一大家子的“家法”。一次,舅舅把学校的半盒粉笔带回家,说是想给外婆做鞋画样用,外婆这样的人,哪容得这种偷拿公家东西的事情发生,那把尺自然是将舅舅拿粉笔的手打得发紫,硬是叫舅舅把粉笔送还了回去。“心底无私天地宽”,她用她的方式影响启发着子女和孙辈们。

  我家和外婆家很近,外婆时常会到我们家住上一段时间,帮做些家务。每次来时总要带着她的宝贝针线和那把尺。小时候,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子,吃起饭来没节制,饭桌上更不曾注意什么礼数,外婆总是用尺子敲打着桌角说“你爸妈还没有回来呢,吃饭菜,要顾人。”不懂事的我,就不听她的,用筷子把菜捣得乱七八糟,外婆看不下去,拿起尺就打我的屁股,那时真是恨透了这把尺。见我泣不成声,外婆心软地揉揉我的屁股,对我说:“心里不能只有自己,多顾一点人,对你没坏处,长大你就会知道了。”

  在外婆的严厉训教下,妈妈也学得一手出类拔萃的针线活。外婆的那把尺,自然也像“衣钵”一样传给了妈妈。它,不仅成了妈妈裁衣做鞋的依据,更是做人的参照。晒谷场,在农村很常见,闲时种菜,农忙时做场晒谷。一次农忙过后,家里的场地和邻居陈二伯的场地因做场时疏忽而导致了垄埂界限不清,两家起了争执。外婆要妈妈拿出尺来,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两尺,这让陈二伯一家极为感动,很长一段时间在左邻右舍间传为佳话,至今我家和陈二伯家关系都很好。妈妈每年给舅舅、姨娘和我们子女做布鞋时总不忘给陈二伯、陈二妈也捎带做两双。“穿着特别舒服”,陈二妈每次感激地夸赞时,外婆必定笑眯眯的说“鞋舒服,还不多亏了那把尺”。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这是尺的启迪,更是外婆的写照和言传身教。如今,外婆的眼看不清了,做不了“虎头鞋”,更打不动我了,而外婆的那把尺却在妈妈的手中变得更加光滑、锃亮。尺中所包涵的简单睿智的人生态度和清风家训,成了外婆传承给我们每个子孙的宝贵财富。(纪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