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盐御史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出巡盐务时即称为巡盐御史。巡盐御史一般派往主要盐产区,据《明史》、《清史稿》记载,朝廷通常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等地各派巡盐御史一人。此制创设于明代,并延续至清中叶。练纲就是其中著名的巡盐御史。
练纲(1402—1477)字从道,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人。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第二名举人,入太学,以谙熟《春秋》著名。
明朝非常重视盐业管理,为获得稳定而丰厚的盐利收入,明廷推行严厉的食盐专卖制度,订立了严密且残酷的打击私盐的法规,然而却没有设立任何专门针对运司的监督机构。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运司成了“尤为污浊”之处,上下分肥,奸弊百出。
监察御史因拥有监察、弹劾权,且人数众多,遂日渐成为明代稳定的盐业监察主体。派遣御史巡视盐务的做法在明初便已出现。正统时期,盐政积弊日甚,巡盐御史开始成为常设之官,并取得了独立的执法权。监察御史本来就有查纠百司官邪、天子耳目风纪之职责,如奉命担任巡盐御史,依《明史》关于御史“各以其事专监察”的记载,自然就担负着查察盐政、纠举不法的使命。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大举进攻明朝,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弟朱祁钰监国,后登位为代宗。因当时蒙古军威胁犹在,朝廷内部斗争也很激烈,大臣们都惶遽不安,不敢昌言得失。练纲不顾自身安危,九月,上奏《中兴要事八条》(也称《中兴八策》),提出了严正军法、布施恩泽、广开言路、屏除奸邪、公正荐举、监督基层官吏等建议。十月,蒙古军围攻北京,练纲又上《勤王急务》一疏,提出不可跟蒙古议和,也不能南迁(就是逃到南方去),代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时局稍稍平定后,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代宗又命令练纲办理淮盐事务。当时盐铁事务积弊很深,极难处理,不法分子听说练纲要前,都缩伏隐匿,不敢气焰嚣张。等练纲到达后,这些不法分子都视练纲为鬼神,历年积弊顿时肃清。
驸马都尉赵辉(1387—1476,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的丈夫,按辈分明代宗要叫他曾祖姑父)扰乱法纪,练纲搜查他的从属船只并查到了藏匿的私盐,便把赵辉的下人抓起来,然后飞奏朝廷,明确指出主要责任在赵辉身上,代宗下令处罚了赵辉。
治盐结束后,练纲回到朝中,弹击大臣不法更加急切。尚书何文渊、侍郎项文曜选拔官吏不当,练纲率同僚一起弹劾罢免了他们,又举荐了用来替代他们的王翱等人。
当时京师有个叫左鼎(一作欧廉)的官员善于写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练纲善于弹劾,因此京城里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左鼎(一作欧廉)手,练纲口。”
练纲敬仰先贤,并且学习先贤的做法。他朋友仲玘的儿子家境贫穷,没有住所,练纲就为之建造了房子;母亲娘家有孩子被掳掠到远方,他就派人带赎金赎回了孩子。他在祖坟旁建造了一座“思庵”,里面塑了范仲淹像、文天祥的像。有人问他为何要塑这两个人,他回答,如果自己也生在范仲淹那样的时代,就要学范仲淹治理天下,生在文天祥的时代,就要像文天祥那样舍身取义。现在这两个时代他都没有遇到,只好为他们塑像并供奉他们了。
《明史》有传,练纲资质强劲,生性严毅,碰到事情敢作敢为,敢于不顾自身得失和别人的惠誉,不肯随意附和别人,揭发别人的阴私不留情面,有祖父遗风,后来以言遭祸,这一点与祖父练埙也如出一辙。练纲卒后葬光福凤凰山祖茔。(施晓平、董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