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儿子结婚,宴请了管理服务对象,还收取了他们的礼金,这事儿你怎么看?”我问道。对面的老李年龄大约50多岁,黑黑瘦瘦的,看上去像是个本分人。
“这个……”老李吞吞吐吐的,没有继续说下去。
我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心里的结还没有打开。我决定换个方式和他谈谈。我从谈话桌后面站了起来,搬着椅子,坐到了老李旁边,“这样吧老李,你就当我俩在闲聊天,有什么想法,你都可以说说。”
或许感觉到我和他的距离拉近了,也或许是感觉到我并没有在套他的话,老李咽了口吐沫说:“其实我一开始真没想请这些人。”
“嗯,我家里也办过喜事,你说的意思我能理解。当时你是不是也觉得不太合适?”我换了平时聊天的语气,和老李聊了起来。
“是啊,我也学过八项规定,当时我也觉得不合适,心里也害怕违反规定受处分。但是你知道,平时工作上接触的多了,这些人好多跟我都很熟。”老李说。
“嗯,肯定的,人都是有感情的,我能理解。”我点点头,对他的话表示认同。
“一开始是其中有一、两个人先知道了我儿子结婚的事儿,后来传着传着,其他好多人就都知道了,他们都跟我说,儿子结婚一定得通知他们,不然就是不给面子。”老李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给儿子办婚宴前,也犹豫,请他们吧感觉不合适,不请他们,又怕驳了人家的面子,人家得我说我没人情味。”老李打开了话匣子。
“老李,其实你说的情况我能理解,换成我是你,平时工作上来往的多了,也会觉得都是朋友了,对吧?”我问。
“对,就是觉得都是朋友,关系都不错。人家自己也说了,不通知不给人家面子,显得多尴尬。”老李点头道。
“嗯,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我先对他的话表示了肯定,然后话锋一转道:“但是你想一下老李,这些人和你交朋友,是为了啥?是纯粹觉得你老李人好、有趣,还是觉得和你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停了一下,我说:“说心里话,工作中谁都能碰见这样的‘朋友’,不光你有,我也有,但是我觉得咱还是应该分清楚,这些人想和咱们交朋友,看重的到底是啥,你觉得呢老李?”
老李沉默了一会,没有说话,可能是在思考我说的话。
我接着说:“你比我年长,其实应该比我看得透。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朋友,交的是心。我觉得真正的朋友,是能理解你的,绝对不会让你冒着犯错误的风险,用人情绑架你。这些人和你套近乎、交‘朋友’,其实看重的不就是你手里的那一点权力,能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获得更多利益吗?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你觉得我分析的对不对?”
老李转脸看了看我,然后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对,他们其实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看重的,其实是我手里的权力,我做错了,我为了所谓的‘朋友感情’违反了党纪规定,我愿意接受组织的处理,我口服心服。”
这只是我工作中一次普普通通的谈话,但却让我对执纪监察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执纪工作中,党纪、国法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是我们惩恶扬善的利剑。但在调查谈话的过程中,尤其是碰到类似上述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给予对象对应的党纪处分外,更应当注重的是打开谈话对象的心结。八项规定、整治四风,本就是在和我们原本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作斗争,惩治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还是要转变思想,才能进而改变习惯。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医不好心病,病根就一直都在。只有本着“标本兼治”的目标,走进谈话对象的内心,倾听和理解他的思想,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同感,真正做到让对方心服口服。(李宗帅)